——济群法师在南海普陀寺开讲“心灵创造幸福”

图文 | 德心

  菩萨慈目视众生,法音宣流安娑婆。
  澳大利亚南海普陀寺位于阿德莱德市,依山傍海,庄严清凉。洁白的观音圣像面向大海,甘露遍洒。1月14日,这里迎来了圣像开光后的首次讲经法会,因缘殊胜。
  当晨曦在天际显现,普陀寺前,一望无际的海面,湛蓝,清澈,宁静。如果我们的心也是这样,该是多么欢喜,多么自在。
  上午9:30,济群法师应普陀寺住持妙净大和尚邀请,为信众开讲“心灵创造幸福”。这是法师曾在多地宣说的主题,也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不论我们身在何处,对幸福的期盼是相同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错误认知,使很多人在追求幸福的路上,看不清方向,找不到方法,与幸福渐行渐远。
  讲座开始,济群法师回顾了自己和此地的善缘,虽已相隔十多年,但此行见到不少旧识,颇感亲切。澳洲风光如画,福利健全,但生活在此,是不是就一定能幸福呢?其实不然。因为幸福虽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更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心,才是幸福与否的关键所在。接着,法师从五个方面剖析了获得幸福之道。

一、不为逆境转

  世人所说的幸福,往往来自顺境。但这种幸福是不稳定的,一旦遭遇逆境,如健康、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幸福感立刻会被破坏。而在人生中,逆境往往不请而至,这就使我们期待的幸福充满了未知,充满了不稳定因素。
  济群法师提醒大众,“真正破坏幸福的并不是逆境本身,而是对逆境的抗拒。”如果我们执著于自己的期待和设定,一旦事与愿违,就会由此带来伤害,而且是更大的伤害。
  事实上,人生各种境界都有自身的因果。我们应该遵循因果之道,在因上付出努力,而在果出现时,坦然地面对并接纳。那么,所谓的逆境只是一种对境而已,不仅不会带来伤害,还能成为策励修行的增上缘。

二、幸福何处来

  幸福要有福。关于这个问题,济群法师从中国传统的五福说起,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首先是长寿,但这只是幸福的基础。如果不具备其他条件,长寿是不能带来幸福的。
  其次是富贵,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些人虽然富有,但对财富的追逐永无止境,永远处在渴求中,哪怕再富有都是贫穷的,也感受不到幸福。反之,有些人虽然清贫,但有富足的精神世界,从不觉得自己缺少什么。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一旦拥有,永不失去。
  第三是康宁,即身体健康,内心安宁。法师开示说:身心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而学佛正是帮助我们调身安心的途径,比如戒律是引导我们建立清净、健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通过闻思和禅修进一步调整心行,就能心安福至。
  第四是好德,这是福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佛法认为,生命来自积累,今生状态由往昔业力决定,而当下心行则会决定未来的生命走向。如果我们遵循道德,断恶修善,福报就会随之增长。
  第五是善终,能平静安详地离开人世。
  对五福的解读,引起了听众的深深共鸣。法师进一步告诫大众,这些福报不是天上掉下的,而是来自感恩心,来自对福田的耕耘。一个心怀感恩的人,懂得耕耘的人,才能和众生广结善缘,使福田硕果累累。

三、智慧没烦恼

  幸福的最大敌人就是烦恼。如果一个人有烦恼,那么他所看到的一切,都会带着烦恼的底色,是没有幸福可言的。甚至会因自身的烦恼,激发他人的负面情绪,彼此互相伤害。事实上,这正是很多人乃至今天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烦恼从哪里来?关键不在于外境,而是来自我们的错误认识。学佛,就是要学习佛法智慧,以正见看待世界,以正念待人处事。
  法师指出,如果看不到生命的终极价值,就会陷入眼前利益,患得患失。侥幸成功时,被名利所累;遭遇挫折时,又会备受打击。所以要培养超然的心态,具备看清名利本质的智慧,那么不管面对什么,都能不被境转,不让烦恼有可乘之机。

四、少欲福常在

  当欲望被满足时,会产生相似的“幸福感”。所以人们就不断制造欲望,以为这样能导向幸福。
  法师提醒大众,欲望带来的满足是暂时的,而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放纵欲望,放肆消费,会使生存成本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带来攀比、竞争、焦虑等种种问题。正因为如此,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更何况,支持这些消费的资源来自大自然,已经使地球不堪重负。
  所以,多欲为苦,知足常乐,是佛法和世间圣贤共同的教诲。

五、幸福由心生

  佛法是心法,告诉我们:心既是烦恼的源头,还是幸福的源头。修行,一方面要断除烦恼,一方面要开启内在觉性,这才是幸福的根本所在。如果我们拥有这样的能力,幸福就有了源头活水。反之,如果内心还有烦恼,即使拥有暂时的快乐,也是有副作用的。
  法师开示说,这种力量是我们本自具足的,但被无明所遮蔽,需要通过闻思修来开启。

六、结束语

  阐述幸福的内涵之后,济群法师再次强调,惟有佛法智慧,才能引导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学佛?法师为大家简要介绍了三级修学的特点。这是一套有次第、有引导、有氛围的方法,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知道:先学什么,再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学完会有什么改变。法师说,一个人修学,只能看到自己的收获;和伙伴们一起修学,就能感受到大家的收获。正如古德所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幸福如此,修学也是如此。
  一个半小时的清凉法音,有如甘露,滋润心田,泽被众生。生活在福地,是往昔福报的招感。知道幸福来自哪里,就要知福、惜福、培福,使福报日益增长,使幸福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