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菩提静修营菩提心戒法会

文/智麒    图/畏冰、慧吉、慧清等

【菩提心戒法会】http://mjq.xx12459.com/ksyp/jxy11/151006ptxj.mp3

  10月6日,天雨微凉,薄雾笼罩中的西园古刹与第十一届菩提静修营营员一起在期待中醒来——今天上午,济群导师将为大众授菩提心戒。菩提心戒是济群导师根据印度佛教空有二宗的传承所编写。发心者将在十方诸佛的见证下庄严宣誓,以利益众生为尽未来际的生命目标。发起菩提心,才意味着一个人从此走上菩提之道。
  8:30,偌大的戒幢讲堂内,营员、义工、信众恭立座前,悦众师持宝幢幡盖,迎请义工手捧香花灯,恭迎上济下群导师为大众授戒。
  济群导师首先开示说,在正式受戒之前,关键是认识到菩提心的意义,并在受戒过程中生起殷重之心。否则的话,受戒可能会流于形式。
  究竟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有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之分。所谓愿菩提心,是发愿从迷惑走向觉醒,进而由己及人,生起强烈的利他愿望,发愿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醒。菩提心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希求,以这种愿望为目标,将引导我们尽未来际地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其殊胜可见一斑。
  来自福建的法圆师兄对此深有感触。进入书院系统修学佛法至今,通过上士道的修学,她真切认识到,只有发起菩提心,生命品质才能真正发生改变。法圆师兄本来没被录取为本次静修营营员,到10月1日下午才临时接到补位通知,她立刻收拾行装赶来了:“认识到菩提心的殊胜,能有机会受戒当然要赶过来。”

  导师特别强调,发菩提心要以深刻意识到迷惑烦恼带来的痛苦,以及觉醒对每个生命无与伦比的价值为前提。只有认识到这种价值,我们才有可能发起真切的菩提心。
  所谓行菩提心,是在愿菩提心的指引下做各种利他善行,如菩萨道的六度四摄等。而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的区别在于是否具足空性见,也就是说,这些愿和行的基础是凡夫心,还是觉醒的心。
  观俊师兄是2008年皈依的,“但我感觉自己皈依后也没什么进步。前不久,我在三宝前发愿依止一位善知识,然后就得到了菩提书院的信息,还来到了静修营。”在受戒过程中,她跟随济群导师向三宝至诚发愿,她说:“念佛就是忆念众生。我在现场感受到了济群导师的大愿,我愿跟着如此慈悲的导师,向佛菩萨学习,先发起愿心,再慢慢落实。”她的眼圈一下子红了。
  发起菩提心就意味着“生命从此找到了方向”,而没有这种愿望,生命将是一片混乱。导师语重心长地说:“汉传佛教虽是大乘佛教,但在流传过程中,大乘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原因就在于对菩提心的认识不足。”在汉传佛教界,许多信众虽然受了菩萨戒,却不知菩提心是什么,更没有发起菩提心。须知,菩萨戒是菩萨的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菩提心为前导,是不可能将菩萨戒落到实处的。即使行为上做到一部分,但因为没有相应的心行,不过是人天善行而已,结果就成了“假冒伪劣”的菩萨。有感于此,导师自2004年开始,在各地大力弘扬菩提心教法。
  “我就是冲着菩提心戒来的。”来自北京的妙聚师兄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是皈依十年的“老修”了。“今年我想去受菩萨戒,能在此之前先受菩提心戒,真是因缘殊胜。我知道菩提心戒只有这里才授,顶礼济群法师!”菩提心,一颗无我利他的心。众多佛子因这颗心汇聚到西园,无量众生也将因这颗心走向究竟解脱。
  “今天受戒之后,大家回去后要每天不断修习菩提心——提醒自己生命的目标和方向,否则很容易陷入欲望、烦恼、妄想的轮回中。”导师殷殷教导大众,切勿忘失菩提心。并进一步指出,佛法修行是围绕智慧和慈悲两条路线,一方面是通过闻思、禅修树立正见,开启智慧;一方面通过发菩提心、行菩萨行修慈悲。以单纯的利他之心做事,才能不断弱化我执,成就慈悲。否则,即使做利他的事也有可能成就我执,甚至做得越多,我执越强。
  不发菩提心,生命便没有出路。最后,济群导师勉励大众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为使命,“佛菩萨怎样发愿和学习,我们就怎样发愿和学习。未来像十方诸佛菩萨一样,在尽法界、虚空界,在宇宙不同空间成就佛国净土,利益无量众生!”
  开示后,导师带领大众请圣、修大乘皈依、七支供,最后在十方三宝的见证下庄严宣誓。千余弟子双手合十,向诸佛菩萨郑重发愿:从此以后,愿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愿与众生同登彼岸,究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