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九届菩提静修营西园夜话

文宣组 / 慧 韬    摄影 / 善泓、畏冰、慧吉、觉彬等

  “西园寺的夜景美不美啊?”

  菩提静修营法会的第5个傍晚,天王殿前几棵百年银杏树下,一片欢笑和鼓掌声打破了月夜的宁静——静修营的重要项目“西园夜话”在这里欢喜开幕。
  上济下群法师对开营5天来营员们修行生活的感受十分关心。从原本懈怠、放逸的状态到有规律的寺院生活,这样的转变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能否从讲座、禅修、分享到过堂、排班、养息,这些行住坐卧的点滴中领悟到佛法对于人生的意义?能否与佛法结下善缘?这是法师最为关注的。
  “在有月亮的夜晚,西园的夜景非常之美,不过月光有点被灯光给稀释了!”法师一语双关,这又何尝不是现代人的生活现状呢?
  在静修营的5天中,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又收获了什么?在这个夜晚,不再是法师的讲堂,而是学员分享的舞台。在界文法师主持下,先后有2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和部分书院学员分享了自己来到静修营后的感受及改变。

感恩于导师的良苦用心,感动于义工的无私付出

  在皈依共修时,法师用佛经中的典故给我们以启发;在讲座上,通过开示《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和《学佛者的七大财富》告诉我们,佛法能给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什么改变;禅修时,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和当下的自己在一起;在皈依受戒时,把心托付于三宝,跟随佛陀的脚步寻求生命解脱之路……每一项法会的内容无不体现出导师的良苦用心。在经历了从最初的质疑、好奇、随众的心理来参与,到细微触动、茅塞顿开、欣喜接受后,所有营员都深深感恩导师开办菩提静修营,敞开佛法大门,永无疲厌地谆谆教导我们这些迷途者。
  还有破旧的西仓库砖墙上摆放的鲜花、三宝楼宿舍洗衣房里安装的吸湿器、供近千人的食宿……为接引这些依赖于物质生活的凡夫,普仁大和尚及西园寺上上下下的法师、僧众,都在为提供更多细致周到的服务而操劳。
  而礼仪组义工寸步不离的细心引领、场地组义工挥汗如雨的奔波忙碌、行堂组义工穿梭不停的端汤打饭……所有义工师兄们不辞辛劳却又永远挂着的温暖微笑,都让每一位营员感受到家的温暖、看到佛子身上无私付出的可贵品质,感动于在西园寺的每时每刻、一点一滴。
  通过法师的引领、义工师兄的榜样,很多营员对学习佛法充满了向往和信心。“大家为我们用足了功夫!不光是为自己积累资粮,更是因为师父的慈悲,我们也应该惜福,珍惜法缘!”上海同喜班的一位师兄道出了所有营员的心声,“进入书院精进修学,是对三级修学模式的认同,更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的认可!”来自靖江的善护师兄当下也表示,要像义工师兄们一样,跟随师父的脚步修学佛法,“我已明确知道自己今后的目标,就是发菩提心,行利他行。”

正确认识佛法,找到人生方向

  在营员当中,有不少人是初次亲密接触佛法。从最初带着疑惑、顾虑和误解踏进静修营,经过这5天的聆听开示和切身体会,让很多营员一改对佛法的错误认识和偏见。
  一位18岁的女大学生,用她真挚的话语打动了在场所有人:“像我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大多都不信佛。我们崇尚无神论,喜欢韩剧,买名牌衣服,听流行音乐。看到妈妈们烧香、拜佛,我从来都不愿意参加,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会临时抱一下佛脚。”勉强被妈妈拉进西园寺时还很不乐意的她,来了以后渐渐发现,以前对佛法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法师的开示让我懂得了很多,义工们的付出也让我感动,行禅让我体验到痛并快乐着。我现在也不听流行歌曲了,觉得《三宝歌》更好听;也不觉得名牌衣服有什么好,穿得朴素一点,简简单单就好;我也叫朋友们不要送螃蟹来了,它们也是有生命的。佛法是精神上的,是永恒的,它让我重新审视人生,给了我新的生命!妈妈让我来西园寺,是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来自北京的营员马师兄,在自己20多岁的年轻生命中曾经十数次企图自杀,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为此,她学医、学国学,但仍会在爱情、亲情遭遇挫折时失去活下去的勇气。直至数月前听了济群导师的《财富与人生》等光碟,才看到了光明。在这里,通过这几天对佛法的深入了解,懂得了成就佛陀那样的大慈悲和大智慧,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

解除心中迷惑,走上菩提大道

  在社会上有学识、有财富、有地位,衣食无忧却不能带给他们快乐和幸福;在遇到人生困惑时,钻研世间法的先进科学,探究心理学的分析方法,遍读古圣先贤的名言哲理,仍然无法解答内心的迷茫。人生大道在哪里?生命的究竟解脱之路又何在?
  来自内蒙古的营员王源(音),学心理学出身。因看了宗萨仁波切的《正见》一书,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当她看到师父在北京与心理学家的对话时,更加激起了对佛法的兴趣。济群法师慈悲开示:一直以来,佛学就是心性之学,为中国人的修身养性提供思想依据,并起到心理辅导的作用。佛学与心理学的相同之处,在于关注的都是心理问题;而不同之处则在于是否究竟——心理学解决的是异常心理问题,而佛法不仅解决心理疾病,还要解决贪嗔痴烦恼。佛法是佛陀通过修行证得的,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心理学只是对问题进行疏导。“因此,心理学是一种‘术’,而佛法是一种“大道”!”
  南京同喜班的智慧(音)师兄一直心急于自己的学识浅薄、智慧不足,“不会念什么经”,向法师求教。济群法师打了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人要去一个地方,看到很多条路,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佛法有很多法门,以至于现在人学佛往往会无所适从、不得要领。其实,你开车上了高速后要做的事,就是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只管往前开就行了。三级修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功课,即便你有其他想法,这时也要暂时把它放下来,才能在学佛路上稳步前行。”

传递菩提种子,发心自利利他

  营员中有不少从参加学佛沙龙开始接触佛法,自身受益的同时,迫切希望能接引亲朋结缘佛法。
  参加过西安读书会的智鸿(音)师兄认为,读书会的形式非常适合当代人,能解决人们心智方面的问题。来到静修营后,更加巩固了她进入书院、坚持三级修学的决心。陕西宝鸡的慧渡(音)师兄曾经是盲修瞎炼的典型,在静修营被义工师兄所感动,心灯被点亮,真诚地在西园寺重新皈依。他还决心回到宝鸡后,创造条件在当地开班。一位广州EMBA班的师兄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是从菩提书院出来的!如果我是一盏小小的灯,我希望能照亮更多的人!”
  智鸿(音)师兄对佛法几千年发展下来,现在皈依佛法的人如此之少甚感困惑。济群法师开示,佛教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流信仰,对民众生活有很大影响。而现阶段处于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佛教发展相对滞后,与过去数十年的历史背景有关,也与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有关,也与教界的弘法薄弱有关。目前政府越来越重视佛教发展,我们身为佛子,也应不断探索,积极弘法。“弘法事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整个社会,面对的是芸芸众生,书院的力量还很有限。”
  点亮自己的心灯并传递下去,在自利的同时更要利他,这就是实践菩萨道的真谛。
  此时,一阵密集的鼓点从鼓楼传来,既预示着菩提静修营接近尾声,也标志着更多菩提种子将向远方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