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出家近三十年来,多数时间在佛学院度过。因教学之故,始终都在关注教界现状。自宗教政策落实以来,成绩虽是有目共睹的,但问题也在逐渐浮出水面,如大众修学无序、僧团管理混乱、弘法布教薄弱等等。若缺乏有效引导和整改力度,这些问题,将随着佛教的发展日益扩大。所以,在表面形势一片大好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深入反思,考量当今教界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又会走向何方?

  1992年,我开始面向社会弘法,因最初从高校起步,故选择“人生佛教”作为契入点。十余年来,在教学及开办讲座之余,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人生佛教”的丛书。对于多数将佛教视为封建迷信的中青年来说,这种人本、理性而贴近现实的佛法理念,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更易为大众接受。
  “人生佛教”的理念由太虚大师率先提出,因其契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两岸三地涌现了很多追随者和实践者。而它的弘扬,不仅为佛教在当代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佛教在社会的推广普及拓展了空间。但在继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或因缺乏深厚的教理学养,或因缺乏崇高的宗教情操,从而导致肤浅化、庸俗化的倾向,使人生佛教有演变为人乘佛教的趋势,甚至沦为点缀生活的宗教情调。收录于本书“时事论坛篇”中访谈和文章,便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此外,我也时常在想:为什么许多人皈依多年,却未能对三宝生起应有的信心,使信仰流于表面的形式;修学大乘佛法,却未具菩萨行者的发心及慈悲情怀,使佛教予人消极、出世的印象。原因何在?我发现,正是由于对佛法修行的根本缺乏认知。于是,开始着力于“皈依”、“菩提心”的弘扬,从举办讲座到带领大众共修,希望人们深化对皈依的认识,成为真正的佛子,并通过菩提心实践成为合格的大乘行者。相关内容,见本书“基础建设篇”、“修学实践篇”收录的《皈依修学手册》、《认识菩提心》及修习仪规。
  基础建设只是佛法修学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是否有着共同遵循的次第?如何将之落实于心行成为改善生命的力量?而汉传佛教自宋元以来逐渐衰微的根源又是什么?2004年春,我发表《汉传佛教的反思》一文,对佛教在中国由盛而衰的原因作了思考。其后,陆续撰写《佛教修学次第的思考》、《一个根本、三大要领》等,就佛法修学体系建设、僧教育制度建设、僧团管理制度建设、弘法布教制度建设几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汉传佛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这些文章都收录于本书“修学体系篇”中。
  汉传佛教的继承和建设是一大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界的努力,需要四众弟子的参与。因此,我不揣简陋,坦陈己见,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更希望广大有识之士共同关心,使一代圣教流布广大,利益众生。

  2006年夏写于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