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中边论》探微
济群法师

【点击查看全书链接】

  《辨中边论》共七品,前六品主要从境、行、果三方面介绍修学佛法的整个内容。本品名为《辨无上乘品》,“无上乘”意为无上大乘,主要说明大乘的殊胜。也就是说,大乘在佛法中是最殊胜、最究竟的。在唯识另一部重要论典《摄大乘论》中,具体谈到了十种殊胜,以此说明大乘殊胜于小乘。《无上乘品》的重点,也是说明大乘的殊胜超过小乘。瑜伽唯识的论典特别提出大乘是佛说,并显示大乘殊胜于小乘,可以说是唯识学的又一大特色。
  本品共二十九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显示大乘的殊胜。三种无上是:正行无上、所缘无上、修证无上。这三种无上从境行果三个方面显示大乘的究竟:正行无上指行,所缘无上指境,修证无上指果。

甲一、总 标

  已辨得果,无上乘今当说。颂曰:

    总由三无上,说为无上乘。谓正行所缘,及修证无上。

    论曰:此大乘中总由三种无上义故,名无上乘。三无上者,一正行无上,二所缘无上,三修证无上。

  《无上乘品》通过三种无上来说明大乘无上。所以,大乘叫做无上乘。三无上为正行、所缘和修证无上。正行指修行的方法,所缘指大乘所缘的境界,修证指通过修行最终证得的结果。所谓无上,也就是佛法中最高、最究竟的。
  “论曰:此大乘中总由三种无上义故,名无上乘。”大乘之所以被称为无上乘,原因是它具有三种无上义。
  “三无上者,一正行无上,二所缘无上,三修证无上。”哪三种无上呢?第一是正行无上,修行方法是最高的;第二是所缘无上,所缘境界是最殊胜的;第三是修证无上,所证境界是最圆满的。

甲二、正行无上

  此中正行无上者,谓十波罗蜜多行。此正行相云何应知?颂曰:

    正行有六种,谓最胜作意,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
  论曰:即于十种波罗蜜多随修差别有六正行,一最胜正行,二作意正行,三随法正行,四离二边正行,五差别正行,六无差别正行。

  正行无上指十波罗蜜行,共有六种。
  “论曰:即于十种波罗蜜多随修差别有六正行。”正行的内容指十种波罗蜜多,也就是十度。十度的修行特征,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说明,所以又称为六种正行。
  其中,第一是最胜正行,第二是作意正行,第三是随法正行,第四是离二边正行,第五是差别正行,第六是无差别正行。兹一一讲述如下。

乙一、最胜正行

  最胜正行其相云何?颂曰:

    最胜有十二,谓广大长时,依处及无尽,无间无难性,

   自在摄发起,得等流究竟,由斯说十度,名波罗蜜多。

    论曰:最胜正行有十二种,一广大最胜,二长时最胜,三依处最胜,四无尽最胜,五无间最胜,六无难最胜,七自在最胜,八摄受最胜,九发起最胜,十至得最胜,十一等流最胜,十二究竟最胜。此中广大最胜者,终不欣乐一切世间富乐自在,志高远故。长时最胜者,三无数劫熏习成故。依处最胜者,普为利乐一切有情为依处故。无尽最胜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无穷尽故。无间最胜者,由得自他平等胜解,于诸有情发起施等波罗蜜多速圆满故。无难最胜者,于他有情所修善法但深随喜,令自施等波罗蜜多速圆满故。自在最胜者,由虚空藏等三摩地力,令所修施等速圆满故。摄受最胜者,无分别智之所摄受,能令施等极清净故。发起最胜者,在胜解行地最上品忍中。至得最胜者,在极喜地。等流最胜者,在次八地。究竟最胜者,在第十地及佛地中,菩萨如来因果满故。由施等十波罗蜜多,皆有如斯十二最胜,是故皆得到彼岸名。

  “论曰:最胜正行有十二种。”最胜正行有十二种,最胜也就是最殊胜的。所谓最胜正行,以十波罗蜜多为例,每一波罗蜜都具足这十二种殊胜的特征。当然,好与不好是相对而言的,十波罗蜜多相对于声闻、缘觉的修行来说是最好的。十二种正行分别为:一广大最胜,二长时最胜,三依处最胜,四无尽最胜,五无间最胜,六无难最胜,七自在最胜,八摄受最胜,九发起最胜,十自得最胜,十一等流最胜,十二究竟最胜。
  一广大最胜。“此中广大最胜者,终不欣乐一切世间富乐自在,志高远故。”什么叫广大最胜?菩萨修十波罗蜜的目标是成佛,决不会羡慕世间的荣华富贵。世人做好事,比如修布施、持戒等,目的只是为了生天,或发财、当官,眼光很狭窄,心量很狭小。而菩萨修十度不是为了这些,乃至世间一切荣华富贵统统不要,唯一的目的只是成佛。所以叫“广大最胜”,因为追求的目标广大的缘故。
  二长时最胜。“长时最胜者,三无数劫熏习成故。”什么叫长时最胜?十度的修行,所经历的时间非常漫长。修十度,不是一天两天地修,不是一年两年地修,也不是一生两生地修,而是从初发心开始,一直修到成佛了还在修,历经三无数劫而修,所以叫“长时最胜”。
  三依处最胜。“依处最胜者,普为利乐一切有情为依处故。”什么叫依处最胜?修十度,不是以一个或两个有情为对象来修,而是以一切有情为对象来修。如果说只对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丈夫、亲戚朋友修,或只对着自己的国家修,或只对着人类而不对其他有情修,这样的依处都不是最胜的。菩萨的修行以一切有情为依处,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菩萨慈悲的对象,都是菩萨修十度的对象。乃至看到蚂蚁、蚊蝇,都要对着它们修。晚上不要点蚊香,被蚊子咬的时候,就可以修六度。怎么修呢?叮你的时候,可以修布施;不杀它,是持戒;忍受它的叮咬,是忍辱;长时间让它叮而不把它赶走,是精进;痒痛难当时不动心,就是禅定;被蚊子叮的时候,如能三轮体空,无我无法,那就具足般若了。所以,对着蚊子也可以修六度。可见修六度并不是很复杂的,不要有畏难情绪。
  四无尽最胜。“无尽最胜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无穷尽故。”修十度的功德和利益没有穷尽,因为修十度的菩萨把功德都回向到佛果。而且,成佛后还要继续修十度,尽未来际地修,永无止境地修。
  五无间最胜。“无间最胜者,由得自他平等胜解,于诸有情发起施等波罗蜜多,速圆满故。”无间最胜必须建立在胜解的基础上。这里所说的胜解,是指菩萨在修十度时,把有情看成与自己一体,自他不二。菩萨在修布施时,不是想着“我在布施众生”,而是觉得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的,没有人我自他的分别。正是因为没有这些人我自他的分别,才能真正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修十度的功德才能迅速圆满。
  六无难最胜。“无难最胜者,于他有情所修善法但深随喜,令自施等波罗蜜多速圆满故。”菩萨不仅是自己修十度,也把自己和众生看成一体来修。当菩萨修十度时,会尽心尽力地去修;看到一切有情修十度时,也能由衷地随喜赞叹。随喜赞叹的功德很大,即使你没有修十度,但看到有情修十度时能够随喜,他的功德也等于是你的功德。把这些功德积累起来,资粮很容易圆满。修随喜功德并不容易,尤其是女众同学。一般来说,女性的嫉妒心比较强,不容易修随喜。所以,修行首先要学会克服嫉妒心,培养随喜心。如果能把随喜心培养出来,心量会逐渐扩大,从而成就“无难最胜”。修十度并不是难事,但前提是必须建立在自他平等的基础上。把自己和他人看成是一体,修随喜就比较容易。如果没有这种心量,看见别人得到荣誉或利益就不舒服,往往会纠缠于人我是非之中,那就很难修行了。
  七自在最胜。“自在最胜者,由虚空藏等三摩地力,令所修施等速圆满故。”虚空藏三摩地不是一般的禅定,而是以契入空性为基础的殊胜三摩地。菩萨依此修布施等,就能速得圆满。
  八摄受最胜。“摄受最胜者,无分别智之所摄受,能令施等极清净故。”登地前,是在妄识的基础上修习十度。到了初地以后,无分别智生起,菩萨依无分别智修习十度,能令所修的十度逐渐从凡夫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趣向清净。
  九发起最胜。“发起最胜者,在胜解行地最上品忍中。”十度从胜解行地发起,见道之前的修行,包括资粮位、加行位,皆属于胜解行地。在资粮位、加行位时,对于真理只是一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地见道、证道。如果能契入空性,就不再是简单的认识和理解了,所以叫“胜解行地”。
  十至得最胜。“至得最胜者,在极喜地。”在极喜地中生起的十波罗蜜为“至得最胜”。因为地前修习的六度都是有漏行,到初地成就胜义菩提心,十度行才从有漏行转向无漏行。至得的“得”,代表着胜义菩提心的成就、无漏十度行的获得。
  十一等流最胜。“等流最胜者,在次八地。”从第二地到第九地所修的十度,都叫等流最胜。从第二地开始,无漏十度行的修习,在每一地力量都渐渐增加。前前会影响到后后,后后是前前的延续,所以叫“等流最胜”。
  十二究竟最胜。“究竟最胜者,在第十地及佛地中,菩萨如来因果满故。”究竟最胜指法云地及佛地中所修的十度。菩萨道的修行进入法云地、佛地时,转舍烦恼、所知二障,究竟证得空性,圆满无上菩提、涅槃所成就的果实。此时所修的十度自然最为殊胜,所以叫“究竟最胜”。
  “由施等十波罗蜜多,皆有如斯十二最胜,是故皆得到彼岸名。”菩萨修习的十度,具备十二种最胜的特征,只有这样的善行,才能称为十度。而凡夫所修的布施等善行,因为不具备这十二种最胜的特征,只能带来人天福报,不能称为波罗蜜多。
  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信佛最为虔诚的一位皇帝,曾数次舍身到寺院当下人,替寺院的僧众行堂、扫地。梁武帝本身对佛法也很精通,经常登坛讲经说法,同时还建造了很多寺院,度化了很多人出家。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时,梁武帝把他请到宫中相谈。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我即帝位以来,盖了很多寺庙,度了很多人出家,功德一定很大吧。菩提达摩却回答说:没有功德。这对梁武帝打击太大了:没有功德的话,那是什么?菩提达摩说:那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若无。
  虽然说无论带着什么动机和发心去做,每件善行肯定会有结果。但这些功德、福报好比过眼云烟,虚妄不实。当皇帝也就几十年,过去就没有了,所谓“虽有若无”。因为没有十二种最胜,所以,梁武帝的功德不可以称为“波罗蜜多”。

  何等名为十到彼岸?颂曰:

    十波罗蜜多,谓施戒安忍,精进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论曰:此显施等十度别名。施等云何各别作业?
  颂曰:
    饶益不害受,增德能入脱,无尽常起定,受用成熟他。

  论曰:此显施等十到彼岸各别事业,如次应知,谓诸菩萨由布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普能饶益。由净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不为损害。由安忍波罗蜜多故,他损害时深能忍受。由精进波罗蜜多故,增长功德。由静虑波罗蜜多故,起神通等,能引有情令入正法。由般若波罗蜜多故,能正教授教诫有情令得解脱。由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能令施等功德无尽。由愿波罗蜜多故,摄受随顺施等胜生,一切生中恒得值佛,恭敬供养常起施等。由力波罗蜜多故,具足思择、修习二力,伏灭诸障,能令施等常决定转。由智波罗蜜多故,离如闻言诸法迷谬,受用施等增上法乐,无倒成熟一切有情。

  “何等名为十到彼岸?颂曰:十波罗蜜多,谓施戒安忍,精进定般若,方便愿力智。”什么是十种到彼岸的胜行呢?即施、戒、安忍、精进、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论曰:此显施等十度别名。施等云何各别作业?颂曰:饶益不害受,增德能入脱,无尽常起定,受用成熟他。”布施等十种到彼岸的胜行,各自的作用功能是什么呢?偈颂说:饶益、不害、受、增德、能入、脱、无尽、常起、定、受用成熟他。什么意思呢?“论曰:此显施等十到彼岸各别事业,如次应知。”十度的作用,以下分别解释。
  “谓诸菩萨,由布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普能饶益。”布施能饶益一切众生。修布施时,总会给对方带来利益。财布施,使被施者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法布施,使听受者得到解脱的利益;无畏施,当有情恐惧害怕时,给予他们力量和安全感。所以,布施的特点是饶益一切众生。
  “由净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不为损害。”持戒的作用和特点,主要是不损害有情。比如持五戒,不杀生就是不损害众生的生命,不偷盗就是不损害众生的财产,不邪淫就是不损害众生的人格尊严及破坏对方的家庭,不妄语就是守信用、不欺骗别人,不饮酒就是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持戒的作用在于不损害他人。倘若犯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
  “由安忍波罗蜜多故,他损害时深能忍受。”安忍就是忍辱,佛教所说的忍辱,不只是在别人伤害自己时能够忍辱负重。根据六度的内涵,“忍”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耐怨害忍,二是安受苦忍,三是谛察法忍。这里所讲的主要是其中的耐怨害忍,即能够忍受怨家对自己的迫害。“忍”体现了一个人的涵养,没有涵养、没有修忍辱的人,当别人伤害到自己的利益时,他的无明火、瞋恨心就来了,很难忍受。现在的影视作品,不是爱情片就是武打片,不是爱就是瞋,恩恩怨怨、打打杀杀。众生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世界。
  “由精进波罗蜜多故,增长功德。”佛经说:修行好比一个人与一万人战。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形成的凡夫心的力量太大了,没有勇猛精进是很难获胜的。所以,精进在止恶修善、转染成净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唯有通过精进的修行,无量善法才能增长,反之只能被贪瞋痴左右。
  “由静虑波罗蜜多故,起神通等,能引有情令入正法。”通过修静虑就能引发神通,然后引导有情趣入正法。引发神通的目的是为了教化众生。《阿含经》记载了佛陀的几种教化方式,一是语言的教化,一是神通的教化。不过,神通教化的对象通常是根机差的人。根机好的人一般都用语言教化,根机差的人才需要用神通教化。给他变个什么东西,一下子就相信了。社会上多数人都喜欢这一套,显一下神通,马上就有一大帮人跪在脚下,结果造成交通堵塞。所以说现在的人根机差,因为他们都需要神通来刺激。当然,佛教所讲的禅定,不仅是为了引发神通,更主要是为了引发般若智慧。
  “由般若波罗蜜多故,能正教授教诫有情令得解脱。”般若的作用,主要是能正确教化有情,令有情从生死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解脱要靠般若智慧。有智慧才能解脱,解脱了才能自在。
  “由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能令施等功德无尽。”方便善巧波罗蜜多,能把所修的功德回向到佛果上,使这些功德无穷无尽,无有限量。所以,想使每种行为都达到功德无量,就要入方便波罗蜜多。
  “由愿波罗蜜多故,摄受随顺施等胜生,一切生中恒得值佛,恭敬供养常起施等。”因为愿力的关系,才能在未来生命中生生世世修布施,生生世世遇上佛、法、僧三宝。所以我们要发愿,发愿永远能遇上诸佛,能亲近诸佛,生生世世和诸佛菩萨在一起。然后永远修十度,尽未来际地修,直到成佛。愿力非常重要,学佛的人每天要对着佛菩萨发愿。
  “由力波罗蜜多故,具足思择、修习二力,伏灭诸障,能令施等常决定转。”力主要有两种:一是思择力,二是修习力。思择力,指能正思择缘起因果,于恶法中深见其过,息诸恶行,勤修众善。修习力是以思择力为基础,能正修习三十七菩提分法、六度四摄行,由此灭除菩萨道中的种种障碍,使所修的十度长时相续。
  “由智波罗蜜多故,离如闻言诸法迷谬,受用施等增上法乐,无倒成熟一切有情。”由智慧波罗蜜多的力量,能对甚深佛法正确理解而不致有错误。对佛法真正理解之后,就能于十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正确修习。正确修习十度后,就能得到施等法乐,得到利益和受用。同时,也能无颠倒地利益一切众生,引导他们趋向无上菩提。
  最胜正行就是十度。十度中,每一度都包含有十二种最胜。所以称为“最胜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