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与周国平教授雁荡山中智慧对话

文│慧韬   图│慧吉、智延、觉彬

  “人工智能时代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至。科技日新月异,生活便利,人类内心却忧思难安。在这个高度发达又异常迷茫的时代,人类将何去何从?未来已来,你来不来?”
  这几天,朋友圈被这则直播预告刷了屏。而在2月4日雁荡山真际寺静心文化中心奠基仪式的下午,也就是活动的现场,又被摄像机、手机等一应直播设备“占据”了最有利地形,线上直播同步进行。
  原来,今天这一对话的主角正是大家熟悉的代表西方哲学和东方智慧的两位“大咖”——真际寺静心文化中心导师济群法师和他的老朋友、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作家、学者、哲学家周国平教授。继《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开启了对人心、人性问题的讨论之后,两位智者今天又将我们的思维带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这一热搜词和焦点问题上: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今天,在期待高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也不免担忧,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自身的发展,该何去何从?

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未来已来,祸福未知。“对于人工智能,有的人欢欣鼓舞地期待,有的人忧心忡忡,担心人类会不会在某一天被自己研发的人工智能给灭了?”两位嘉宾刚上台落座,主持人默默就直奔主题、抛出问题: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这个对话的主题一定是济群法师提的!”周国平教授笑言,人工智能是一个前沿问题,也是热点,济群法师十分敏锐!并且,这一问题又能和哲学、佛学所探讨的永恒问题联系起来。“这是科技(问题)啊!”周教授坦言自己对科技问题是个外行,“济群法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外行,但这个问题正需要我们外行来关注!”
  对于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人类,乃至取代人类的问题,周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归根结底只是个技术、工具;工具永远超不过人类,也永远不能取代人类。
  “我的理解,人工智能就是对人的大脑的模拟。”周教授用阿尔法狗和李世石下棋为例,来说明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计算能力、大数据的处理速度非常快,这是人类不能比的。但他同时认为,在精神生活领域,人工智能有天生的缺陷。“阿尔法狗下棋再厉害,它能享受李世石下棋时那种内心的愉悦、沉思的快乐吗?我不相信机器人会有真实的情感。”
  周教授认为,在哲学、艺术、宗教等领域,人工智能最多做一些资料整理工作,不可能有创作。“我不相信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成为柏拉图那样的哲学家,或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更不可能成为佛陀那样开启智慧的圣者!永远不可能!”

  济群法师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是否会被取代的恐慌。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作为工具,还存在谁用这个工具的问题。“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人类的聪明才智都被投入到让人工智能越来越先进上。相反,人类自身的优化却处于停顿状态,人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济群法师指出,当人类不断优化人工智能的同时,也给社会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人是否应该重视自身的提升和优化?“东方文化思想重点就在于对人自身的认识、对人自身的优化。而人工智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代表着西方工业文明、科技文明进步带来的结果。”因此,济群法师认为,人需要去认识自己、优化自己,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另一方面,除了像周教授所说的,人工智能虽然能模拟人类大脑,但它不可能真正有情感这一本质差别之外,济群法师提出,人究竟有哪些独特性是人工智能无法模拟、取代的,甚至没法学习的?——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就是人内在的觉性和灵性。它不是靠学习得来的,而是每个生命与生俱来的。“人工智能是不具备这种潜力的,这种生命的无限性,唯有人才具备!所以,人需要不断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唯有真正认识到生命内在的无限潜质,人才能在这个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认识自己,究竟什么是自我?

  向内看、认识自己,是西方哲学和东方宗教都在做的事。在这条路上,西方哲学和佛法又是怎样探究的呢?
  周国平教授向大家介绍说,西方哲学强调“认识你自己”主要有两段时期,其中,在古希腊时期,雅典的德尔菲神庙供奉着太阳神阿波罗,神庙上就刻着一段神谕:认识你自己。“它的含义就是,人要知道你自己的局限性,不要太骄傲了,人是有限度的。”到了近现代,西方哲学家也讲要“认识你自己”“实现你自己”,但这针对的是个人应知道自己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并深入挖掘自身那个更高的、超越个体的、具有终极意义的自我。

  济群法师指出,个性解放、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自我的独特性,基本成为受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文化影响的许许多多人的人生目标。“作为凡夫,每个人最在意的都是自我,每天都活在自我的状态里,基本都是以我为中心开展各种生活和追求。”
  但什么能代表我?什么能代表我的存在?济群法师讲到,佛法是通过缘起因果的智慧对自我的存在进行全面的审视和追问。在追问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认定的所谓的自我,诸如身份、相貌、身体、名字、想法、情绪,都只和我们有暂时的关系,而不是永恒的关系。如果执此为我,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佛教讲无我,其实否定的是我们对自己的错误认定,而并不是说你不存在。也就是说,你认定的自我并不是真正的你自己!”
  那究竟什么才是我呢?“佛法除了帮助我们看清楚这些现象跟我们只是暂时的关系之外,还会通过禅修帮助我们审视,我们的心到底是什么、究竟什么是我。”济群法师开示,真正寻找自我是要向内心去寻找。当我们摆脱了对自我的错误认识后,就会发现,心灵的天空就像虚空一样,是无边无际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觉醒的星空。这片觉醒的星空会让我们充满欢喜、充满自在。同时,当我们能够认识到内心的觉醒,就能摆脱烦恼和痛苦。”

寻找幸福,怎样才能静心以安?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最幸福?当然是没有压力、没有焦虑、没有烦恼的时候。济群法师开示,佛法看重的幸福是没有烦恼的幸福,即解脱之乐。“我们的内心既是痛苦的源头,也是快乐的源头。当内心充满烦恼时,这些烦恼就会成为制造痛苦的永动机。其实,粗茶淡饭的生活,都能过得很幸福。”
  济群法师指出,不应把物质的拥有当作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因素——有一颗清净、健康的心,才是产生幸福的最关键因素。
  然而,现代社会科学越来越发达,物质也越来越丰富,但没有烦恼的幸福却是越来越难得。要想得到清净的心,哲学中有什么方法呢?周教授直言:整个哲学就是干这个的!——让人静心、让人超脱。

  人心为什么不静?周教授认为无非是烦恼和痛苦,其根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制造的痛苦,把并不重要的东西看得无比重要,追求不到就痛苦,追求到了仍然痛苦,因为没有找到人生的价值;还有一种是人生必定会经历的痛苦,是无法避免的,如生老病死,这是我们无法支配的,为此就会纠结、痛苦。
  对于支配不了的东西该怎么办?周教授给大家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的方法,就是——做到不动心。这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有超脱的智慧。
  那佛法是如何让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静下来的呢?济群法师指出,首先是认识的因素,如周教授所说的不要追求得不到的东西。“要学会智慧地审视人生,所谓智慧不起烦恼,所有的烦恼都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关系。”如果我们能用智慧审视每个问题,而不是带着强烈的我执、二元对立的心态、负面的情绪面对每个问题,就能看清一切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真相,那任何事都不会给我们带来烦恼。
  进一步的,法师教授我们,在具体的修行上,佛法是通过戒定慧来让我们静心的——戒律能让我们过一种简单、健康的生活;其次是禅定和智慧的修行,“我们每个人都有观照的智慧。当我们通过禅修把心静下来,观照的智慧就能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就有能力让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这种认识自己和世界的能力,需要通过学习佛法和禅修来获得。”

向内寻求,探究人性有何义?

  在人工智能时代,面对世界的快速发展、科技的高度发达及社会问题的层出不穷,人们很焦虑和迷茫:未来怎么回事?生命的意义在哪儿?人生的方向在哪里?人们不断向外寻求。靠法律的约束?道德的培养?然而,人们最终发现此路不通!在此情况下再谈人心、人性,又有何意义呢?
  “因为人类一切问题的根源其实都是人。人有没有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是关键问题。而这正是东方文化的强项。佛法对世界的改变、对生命的出路,是立足于人的心性,因而讲‘心净则国土净’。”
  济群法师认为,如果不断向外寻求,是永远找不到出路的,就像人类不能用有限的认识去认识无限的宇宙一样。“佛法给了我们一条出路,认为心的本质就是世界的本质。因而只有了解心的本质,才有能力了解无限的世界。”
  如果向内寻求,就能够认识到心的本质,立足于人性重新造就生命目标。“我们有了健全的人格,就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人类何去何从,需要通过学习佛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心性,来开发人的潜能。“这必将是未来人类一条光明的出路。”

  就如周教授所说,人类的前途归根到底取决于多数人的生命能不能觉悟。如果能达到这一点,人工智能就不可怕,因为出了问题都能解决。如果达不到这一点,没有人工智能,人类也没有多大希望。“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需要佛法,也需要一点点哲学。”
  在两位智者的谈笑风生中,大众也看到了未来真际寺静心文化中心将会给人类生命带来的温暖阳光,一如这冬日寒风中的智慧微笑,让我们的心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