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本文根据法师近期几次讲座中的问答整理而成,顺序按内容作了调整。

选择工作的自我考量

  问:我曾在法院干过,现在当教师,但对这些工作都没信心,不知是否该坚持下去,也不知出去后还能干什么。先生也有类似烦恼,他是从事IT的,没日没夜地工作。我希望他放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事。但我们还要考虑家庭开支,不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
  答:对于工作选择来说,不仅要看自己喜欢做什么,还要考虑自己有能力做什么,有条件做什么。能把三者统一起来,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未必都能如愿。如果把自己喜欢排在首位,那就一定要提升能力,并尽可能地为此创造条件,这样才能有机会做喜欢的事。但对多数人来说,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根据现有基础选择。
  当你准备调整时,要对新承担的工作和自身能力加以考量,对自己有一定把握。这样的话,即使过渡时期有点困难,也是暂时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而是随着感觉,今天做这个不喜欢,明天做那个又不喜欢,但自己未必有能力和条件找到满意的工作,可能永远都在换的路上,既被动,也辛苦。选择是需要实力的,否则只能被选择。

做企业的立足点

  问:做人和做企业是什么关系?禅修是不是对企业家有帮助?
  答:作为企业家,需要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更需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愿景。现代人关注企业战略,却忽视人生战略。虽然把企业做得很成功,但人生还是一片迷茫。一旦停下,往往不知何以自处。事实上,企业战略应该立足于人生战略,最终也是为了实现人生战略,所以要把做人和做企业统一起来。佛法智慧有助于我们建立这种连接。禅修的重点是培养专注,学会观照。当心经过这样的训练,遇到情况就不容易被外境所转,可以不带情绪地看待并处理问题。同时还可以弱化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做事过程中保持超然。

如何缓解责任感带来的焦虑

  问:不幸福往往来自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对企业家来说,通常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包括如何让企业成功、如何面对竞争压力,以及对企业、员工、合作伙伴的责任,所以幸福感比较差。怎么看待这种进取心与责任感?
  答:企业家的焦虑、烦恼、痛苦,原因复杂,其中既有利他心和社会责任感,也包含对事业的执著,对自我成就感的追求,是夹杂在一起的。如果这种进取心和责任感纯粹是为了他人,就会成为动力而不是挂碍。之所以患得患失,还是担心自我遭受挫败。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转换思维方式,把事业作为利他的方式,而不是建立成就感的途径,就能在做的过程中不陷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另一方面是改变做事方式,让企业成为大家发挥作用的平台。比如有些董事长会觉得,企业成功纯粹是我个人的功劳,于是什么都要管,什么都放不下,不仅自己很累,也不容易做好,因为个人能力总归是有限的。反之,通过先进的民主管理发挥大众作用,群策群力,每人承担各自的部分,就不会被进取心和责任感所累。因为你会看到,成功靠的是众缘和合,个人努力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从而减少执著。
  佛教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告诉我们,既要对每个流程充分评估,把该做的都做到,同时也要接纳出现的任何结果。若是结果不理想,就继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而不是执著它。这样的话,不论事情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都会积极做好当下该做的事。当内心没有粘著,没有设定,再大的事业也是一步步地做着,不会因为现状和目标的差距感到焦虑和烦恼。

事情太多怎么办

  问:生活中,心越清净,越能让自己快乐。但在工作中,很多事情会莫名其妙地找上自己,很难让身心处于宁静状态。作为学佛者,怎么面对这种情况?
  答: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有时你越怕,麻烦越是找上门来。这就需要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让麻烦不再是麻烦。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对小乘行者来说,事情越少越有利于修行。而大乘修行提倡自利利他,通过帮助他人提升自己。从这个角度说,多做一些事,对社会多一些担当,本身也是修行。事情越多,意味着修行的机会越多。当然,让做事成为修行并不容易,必须学会“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才能在处理问题时不陷入其中。如果没有出世的超然,就容易被事情带着走。所以我们要把出世的超然和济世的慈悲统一起来,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那样的话,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应对自如,不为所扰。

如何面对快节奏的生活

  问: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人来说,怎么运用禅的智慧?
  答:在快节奏中,生活容易变得颠倒、混乱、无法放松,心态也会变得焦虑、浮躁、患得患失。如何应对?首先要有戒,即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是减少无谓的活动和应酬,一方面是加强对身心和时间的管理。有些人忙成惯性了,静不下来,在工作之余还会用娱乐把每个闲暇填得满满的。这个问题现在尤其严重,必须加以审视,看看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哪些是无谓的消耗。其次是培养定力,安住当下。再多的事,如果一件件地做,就能忙而不乱,因为你所面对的始终只是一件事而已。最重要的是具足智慧,知道一切都是缘起的假象,不论遇到什么外境,都能从容面对,不为所转。做到这几点,不论忙还是闲,生命都是有质量的。

忙要忙得有意义

  问:很多企业家非常忙,但内心也渴望宁静。比如我们去不丹参加“幸福之旅”,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旅行找到宁静和幸福。生活中,怎么把这种矛盾统一起来?
  答:忙碌本身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关键不在于忙不忙,而要看清自己为什么忙。我们有了事业,也有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但做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所以我们要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和当下所做的事业有什么关系?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忙不忙都会幸福。否则就容易矛盾,忙起来心累,闲下来无聊。
  从另一方面看,同样是做企业,有人很忙很累,也有人举重若轻,这就涉及方法问题。怎么解决?除了优化管理,还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家在管理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把自身利益看得过重,不仅做得辛苦,还会患得患失。只有以无我的智慧管理企业,不仅为自己,也为造福大众来做,才能招感更多人参与。当大家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从管理层到员工都能具备爱心和道德素养,工作氛围将完全不同。反之,大家都很自私,只是为了利益而来,非但不容易配合,还要彼此防范。如果能在企业中适当安排佛法和禅修等课程,有助于大家统一思想,提升素质,既是做好企业的助缘,也是提升幸福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