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菩提心如何发起:一、七因果修法:1. 大悲为大乘根本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二节·七因果修法:2. 于有情修平等心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二节·七因果修法:3. 七因果修习法 ①于一切有情修悦意之相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二节·七因果修法·七因果修习法②正修此心;4. 发心特征及差别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二节·二、自他相换修法:1. 自他相换的意义;2. 自他相换的成立及原理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二节·二、自他相换修法:3. 自他相换的修习次第;4. 菩提心发生之量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二节·三、受持菩提心仪轨:1. 从何处受;2. 以何身受;3. 菩提心受持轨则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二节·三、受持菩提心仪轨:4. 如何守护菩提心①于此世发心不坏之因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二节·三、受持菩提心仪轨·如何守护菩提心②于他世不离菩提心之因;5. 犯已还净法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三节·菩萨行的安立:一、菩萨行的两大内容:1.破斥错误观点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三节·菩萨行的安立·菩萨行的两大内容:2. 方便与慧,随学一分,不得成佛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三节·菩萨行的两大内容·方便与慧,随学一分,不得成佛· 批驳错误观点:破斥一切分别皆属法我执;一分道品而不足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三节·二、菩萨行的安立:1. 六度的安立;2. 六度的安立次第及原理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四节·广说菩萨行:一、布施学处:1. 布施自性;2. 布施差别;3. 身心生起之法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四节·二、持戒学处:1. 戒之自性;2. 戒之差别;3. 身心生起之法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四节·三、忍辱学处:1. 忍辱自性;2. 忍辱差别;3. 身心生起之法 查看全文>>
第七十六课 第五章·第四节·四、精进学处;五、静虑学处 查看全文>>
第五章·第四节·六、智慧学处;七、学行四摄以利他 查看全文>>
广说菩萨行·学行四摄以利他 查看全文>>
广说菩萨行·智慧学处 (6329) 1.智慧自性 2.智慧差别 查看全文>>
广说菩萨行·静虑学处 1.静虑自性 2.静虑差别 查看全文>>
广说菩萨行·精进学处 (5619) 1.精进自性 2.精进差别 ① 思惟精进胜利与懈怠过患 ② 精进的修习 查看全文>>
广说菩萨行·忍辱学处 1.忍辱自性 2.忍辱差别 ① 思惟忍与不忍的得失 ② 忍辱修习的原理 查看全文>>
广说菩萨行·持戒学处 (6766) 1.戒之自性 2.戒之差别 查看全文>>
广说菩萨行·布施学处 (6151) 1.布施自性 2.布施差别 3.身心生起之法 查看全文>>
菩萨行的安立之五 ⑤ 具足方便 ⑥ 成就三学 2.六度的安立次第及原理 ① 生起次第 ② 胜劣次第 ③ 粗细次第 查看全文>>
1.六度的安立 ① 获得暇满人身 ② 自利利他 ③ 圆满利他 ④ 总摄大乘 查看全文>>
菩萨行的安立之三 【破斥一切分别皆属法我执】 【一分道品而不足】 查看全文>>
菩萨行的安立之二 ③ 批驳错误观点 【破斥通达空性即无须修方便】 【破斥不分别即具足六度】 查看全文>>
一、菩萨行的两大内容 1.破斥错误观点 2.方便与慧,随学一分,不得成佛 ① 依无住涅槃说明 ② 依经典说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