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的世界观

    世人是向外寻找,但不论找得多远,都无法穷尽。因为宇宙本身是无限的,是没有尽头的。而佛法是向内探究,认为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两者是一体的。一旦明心见性,通达心的本来面目,也就了知宇宙奥秘了。  查看全文>>


  • 佛教怎么看世界

    佛教关心的是人生烦恼及痛苦的解脱,与认识世界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对世界能否达成正确认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幸福。因为人生的许多烦恼和痛苦,都是由错误的世界观造成,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那样: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以说,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心灵感受,左右我们的行为方式。  查看全文>>


  • 佛教的环保思想

    现代人似乎已经忽略了自然的存在。我们每天想的只是金钱、事业,只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喧闹的声色刺激。我们没有闲暇去欣赏田园风光,感受鸟语花香。电力使城市彻夜灯火通明,却使皎洁的月光变得暗淡,我们已很难理解古人对于明月的眷恋,也不再对它带来的清凉心怀感恩。当诗情画意悄悄溜走时,我们越来越浮躁的心又靠什么去...  查看全文>>


  • 素食,不仅仅是吃素

    很多时候,我们虽在说着环保,但依然过着极不环保的生活。这种生活正是构成身心疲惫和环境恶化的关键所在。说到这个问题,使我想到佛教的戒律。为什么修行要从持戒开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健康而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拥有宁静平和的心态,然后就能进一步修定发慧。修行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查看全文>>


  • 佛教的道德观

    本文通过对五个问题的解读,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佛教道德的重要性。需要强调的是,建立这一认识,目的是为了践行道德。用一句话作为结尾,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查看全文>>


  • 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药师如来的本愿力,体现了药师如来对建构理想社会的方针。因此,本文想通过对药师如来本愿的探讨,谈谈理想社会的建设。  查看全文>>


  • 建立合理的当代道德规范

    佛教认为人类遵循道德的意义,首先是基于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生而为人,必须遵循人类的行为标准。唯有符合这一标准的人,才能真正地称之为人。佛教中的惭、愧二法,目的就在于使我们保有人类的德行。  查看全文>>


  • 在“佛教伦理与企业道德”对话中的发言

    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标准,产品的制造需要有标准,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做人的标准。正因为缺乏做人的标准,最后,所有的标准就会被任意篡改,成为一个解释权在于“我”的说法。  查看全文>>


  • 与企业家们说慈善

    我们探讨“企业家的慈善精神”,必须认识到:这种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在内心建立慈善精神?怎样才能由内而外,从身口意来展现、践行并提升这种精神?  查看全文>>


  • 慈善,是慈悲心的修行

    如果不是本着爱心和慈悲心,哪怕从事同样的公益事业,并在客观上对受助人有所帮助,但对转变自身心行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就必须明确:慈善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如果对这两点认识不清,慈善就可能变成伪善,公益就可能变成利益。即使事情本身的性质没变,也可能因为处理不当,使参与者的心行受到伤害。  查看全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