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电 时隔五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于3日至4日在北京再次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抚今追昔,细观中外,作为国民一分子的中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确应自觉增进“五种认同”。

  中国宗教界有爱国爱教、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优良传统,这在饱含苦难的近代史上尤为凸显。“国民生在宇宙之间,国家领土之内,则爱国一事,就是人之天职,无有一人,不负这种责任。”这是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法师在一次讲演中的发言。这位曾于抗战中组织僧侣救护队、向华侨发起“一元钱救国难运动”的高僧自白:“虽居僧界,为佛教之信徒,究竟同是国民一分子,所以当具爱国之心肠,时切爱民之观念。”

  同一时期,又有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赴外宣传日本侵华实情;杭州李理山道长在日寇入侵当地后敞开道观,收容难民数千……家国心、民族情,未曾须臾与信徒身份相离。

  寻求宗教的中国化则是首先来自于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教界自觉。曾任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至三届会长的丁光训在1980年提出,基督教要在新中国存在下去,必须从洋教变为中国自己的宗教:“我们肯定基督教的国际性,但是我们中国基督教要摆脱它的殖民地性质,不做外国基督教的复制品……而和祖国人民走在一起,植根于中国文化……”

  也因这一腔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宗教界,支持中国共产党,赞许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带来繁荣和统一、赞许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91年,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举行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座谈会上,时任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团长宗怀德说,回顾70年,联系天主教界广大神长教友在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倍感中国共产党的亲切、伟大。贫苦出身、时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的黎遇航以诗致意:“劝君牢记莫忘本,党是脱贫致富人。”认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宗教界人士家国心、民族情在当代中国历史语境中的延伸,亦承载着宗教界欲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为兴国安邦献力的赤子真意。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宗教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体现之一就是我国宗教中国化逐步深入。宗教界弘扬爱国精神,讲大局、讲法治、讲科学、讲爱心,不断增进“五种认同”。在社会日新、社会思潮与价值取向更加复杂的情势下,认同问题关乎诸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之广度、深度。增进“五种认同”,既源自教界人士作为国民的应尽之职,也是涵养于中华土地上的诸宗教欲活水清泉、源源长流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李玉素、于晓

  原文链接:http://gg.gg/y1d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