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自身的发展,该何去何从?2月4日,济群法师和周国平教授两位智者将我们的思维带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这一热搜词和焦点问题上。 [原文]
经历十年浩劫后,大陆教界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如何快出人才,是教界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情势下,佛学院教育确实为中国教界输入了大量人才。虽然成果有目共睹,但作为佛教教育的阵地,佛学院照搬社会教育的模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国教界已多次召开以“佛教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寻求契合佛教传统又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之道,以 [原文]
同学们到研究所来,学习四、五年时间,在佛学上究竟要掌握多少知识?在教理上深入到怎样的程度?这些固然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使命感、完善僧格、具足正见。假如离开这三者,即便精通唯识、中观,乃至将三藏十二部倒背如流,对自己的修行及弘法利生都不会有实际的利益。 [原文]
学佛不仅是个人的事,还要进一步利益众生,因此,弘法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参与适当的弘法活动,使学员有机会接触现实的社会人生,才能时时不忘自己的使命。在接触信徒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需要我们用佛法的智慧去解答、去引导,就会使学员在实践中认识佛法的意义和作用。 [原文]
僧人不仅要追求解脱,更要担当民众的精神导师。正因为如此,僧宝是人间福田。僧伽布施信徒以法,施主供养三宝以财,这就使佛法有更多机会普及到民间。而僧伽在接受供养的同时,也在提醒自己对社会有什么使命。在泰国、缅甸等地,佛教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汉传地区。其原因,应该和僧团依赖民众供养有相当关系。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