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济群法师与静修营营员“青春十问”

文│观赢   图│观尘、觉彬、智丹

  音频在线收听>>>
  放生池边,水皆渺碧,细石游鱼,济群法师飘然走来,僧衣在晨风中翩然鼓动。
  古树下,绿树荫浓,枝枝覆盖,十位身着白衫的营员排成一行,目光清亮如水。
  当炎炎烈日遇到火热的青春,当年青生命遇到古老的智慧,当充满问题的头脑遇到传说中的高僧,会发生怎样的碰撞?迸发怎样的火花?2017年7月20日,早7点,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在西园寺的水边林下温馨开场。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各种现象层层叠叠,令人目不暇接。看似条件优越的年轻学子,内心也有许多迷茫。济群法师面带微笑,为现场的年轻营员和观看直播的网友们答疑解惑。

请为我们谈谈世间情

  盛开的玫瑰会一瓣瓣落下,爱到了顶点,也会一步步走入泪中。沈同学以林清玄的诗句率先提问。世间感情如梦幻泡影,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对自身修行的束缚,应如何平衡世间情与找寻心性?
  爱他,就要利他,要以对方为中心,而不是带着一份占有的心,执著于他,深陷感情的漩涡中。济群法师的语言简洁明了,却掷地有声,充满智慧和力量。
  佛法智慧告诉我们,世事虚幻短暂,无论相亲相爱,地老天荒,还是欢娱易过,各奔东西,都是条件关系的假象。但这并不是要我们放弃,而是告诫我们只有创造善缘,婚姻、感情才得以维系;只有以智慧的缘起观去面对,才不会受到无常变故的伤害。

请为我们谈谈友情

  许同学面临一个令很多学佛者困惑的问题,如何与身边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的朋友相处?是与之为伍还是保持距离?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济群法师谈到,朋友在我们的成长中至关重要,尤其是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具格善知识、好的同修道友更是弥足珍贵。人生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随着人生目标的改变,朋友圈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但对于和我们生活方式大相径庭的朋友,我们仍然要去接纳,影响他,而不是排斥抵触,与之对立。

请为我们谈谈慈善

  杨同学是一名在读的工科研究生,她的困惑是如何平衡慈善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现代人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时间,是因为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心念,将很多时间虚耗在妄想中。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管理时间,过有规律的生活。济群法师的回应举重若轻,一些令我们纠结许久的问题,常常会在法师三言两语的开示中得到答案。
  慈善不只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爱心。慈善不是昙花一现,不偏于一隅,一个关怀、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成为慈善。内心拥有慈悲,随时随地都在做公益。

请为我们谈谈放下与坚持

  佛教说放下,可是从小家长、老师都教育我们要坚持。我怎么判断什么时候该放下,什么时候该坚持?
  佛法所说的放下不是放弃,而是放下内心对事情的执著。佛教鼓励合理、有智慧的坚持,是披甲精进的修学,而不是徒劳无功的错误坚持。
  济群法师告诫大家,如果一味执著于坚持,很可能忽略缘起,会在乎、粘著;但更不要执著于结果,否则也会造成负担。任何事情的成败都有它的因缘因果,用最合适的方式去做,然后接纳结果。因为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因,因上再去努力,便会日趋完美。

请为我们谈谈修学

  佛法万千法门,如何判断哪个最适合自己?三级修学能迎合每个人的差异吗?
  现代社会资讯高度发达,万千法门随处可查,但这也会造成混乱,将学人引入碎片化的修学状态,很容易产生问题,甚至因迷失方向而退却。
  佛教虽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指向同一个核心——从迷惑走向觉醒。如何走上觉醒大道?必须围绕共同的核心要素,即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三级修学正是依此建立,可以引导我们快速走上菩提道。
  一个多小时,济群法师回答了十位营员及线上网友的诸多问题。佛法的大智慧,似清风习习,阵阵吹来。
  有惑遇师,人生幸事。师者,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用自己的磊落人格影响和感染学人。济群法师亦如是。这个清晨,法师不只是与营员们进行一场青春的对话,更是在唤醒一个个忙碌的心灵,为他们打开一个崭新的人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