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济群导师与平阳僧众弘法一席谈

文│释传喜 图│慧吉

  2017年12月10日,农历十月二十三,虽已进入仲冬时节,但浙江与福建交界处的平阳小城却暖意十足,阳光明媚,天空纯净如洗。昨日,一场法的盛宴洗涤了人们的心灵,此时的广福寺里,人人心如晴空,通透、宁静。
  清晨7点多,广福寺彩旗飘飘,从山门通向宝胜讲堂的红毯大道上,几十位身着枣红禅服、搭配黄丝巾的迎宾义工们端庄优雅,此时正精神饱满地立于红毯两侧,迎候着今天的特别来宾们。上午,济群法师将在宝胜讲堂与平阳僧众进行交流。

  8点15分,来自平阳大小寺院的两百多位出家众齐聚宝胜讲堂,合掌恭候济群法师的到来。求法之心,真真切切。“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在庄严摄心的《炉香赞》中,法师捻香三拜,开始了今天的谈话交流。

一、今天的社会极需佛法

  法师说,自己出家已四十余年,教学、弘法,一直没有离开佛学院,是文革后最早的一批出家人。这么多年来,看到社会急速发展,很多人虽然富起来了,却并不幸福,心里焦虑,没有安全感,产生很多问题。但和之前只是求求拜拜有所不同,现在很多人希望通过信仰解决心理问题。一方面,期待听闻佛法解除困惑,另一方面,因为心累,焦躁不安,渴求静心。民众的这两个诉求,寺院能否满足?所以,教育和静心,是当今寺院应具备的两大职能。

二、重新认识寺院的定位和职能

  法师说,出家人对修学和弘法的理解,是寺院重新确定自身定位和职能的前提条件。出家,即走上解脱觉醒的道路,但这条路我们到底清晰与否?如何面向居士弘法,如何引导信众,作为出家人,是否有思路?
  法师说,从佛教界的现状来看,承担教育责任的主要是佛学院。而佛学院的教育又基本是综合性的学习,虽然学了很多知识,但对于要走的解脱路仍然不清楚。真正的佛教教育,应是生命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学习。
  谈到如何管理寺院,法师说,出家众应以无我利他、没有粘著的心去做事,这样才能真正弱化我执,成就慈悲。否则,就会成就日益增大的凡夫心,与解脱道背向而驰。所以,要善于用心,通过僧团的六和精神,深化制度管理,避免“人治”带来的种种弊端。

三、如何认识传统

  传统,可能是优良传统,也可能是陈规陋习。审视当今教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如何继承优良传统?佛教各宗派都有完整的修学体系,其中最核心的是正见,并以此指导禅修。遗憾的是,关于实修的部分没能很好地传承下来。所以对今天的学人来说,学懂这些理论就很难,用其指导禅修就更不易。法师还以禅宗为例,说明了继承传统宗派的困难所在。

四、如何修学

  面对博大精深的佛法,应如何修学,是摆在出家人面前的重要问题。法师继续娓娓道来:佛教讲究契理契机,我们也发现,佛法就像一棵大树,不论树有多大,树干只有一个,抓住树枝就等于抓住要领。佛法不外乎两条路:解脱道和菩萨道,附带人天道。所有经论都在引领我们走这三条道。
  生命有两个系统状态,从迷的状态(众生)到觉就是佛;前念迷即众生,后念觉即菩提。所以佛与众生的差别只在迷悟之间。修学就是要帮助我们和众生从迷惑中解脱出来。

五、依据五大要素,构建三级修学

  法师继续慈悲开示,我们要了解修行的核心目标和这条修行之路,就像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发现了古仙人道。但现在的状况却常显得扑朔迷离,我们做很多宗教形式的事,却有可能并未走在这条道上,甚至背道而驰。
  所以,抓住五大要素,即抓住了修学核心。皈依是信仰的根本,戒律是僧团的根本,正见止观是修行的根本。如果善于用心,每个当下都是修行,用什么心,就是在成就什么心。
  法师说,汉传佛教有其殊胜性,但也有不足。而藏传佛教的略 论建构值得我们学习,南传的内观也有可学之处。所以,在广泛吸收各宗派的长处后,构建了三级修学模式。这是个有目标,有次第,有氛围,有引导的完整修学体系。
  法师比喻,修行就像一条道路,它必须是完整的,才能走得通。而我们所做的、所关注的往往都只是一个点,当重点、目标不清楚时,很容易走偏。所以修行的道路要完整、稳定,我们才能走得有信心。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企业如果经营不好,随时面临倒闭。法师笑说,但出家人是不会失业的,因为弘法市场没有竞争,社会大众对佛法的需求是无限的。

  提问环节,精彩纷呈。
  有人问:三级修学课程对信徒很契机,但对上过佛学院的僧人是否合适?
  济群法师说,三级修学课程凝聚了自己几十年来对佛法的思考,针对现实问题,把最深的道理,用平实的语言宣讲了出来。当时录制的讲座确实是针对在家人,但对于有心弘法的法师,这些课程就会有很大帮助,无疑是一条捷径。对出家人弘法能力的培养,及深化对问题的正确认识都会有很大帮助。
  又有一位学禅宗的法师问:汉传佛教价值观比较多元,很多人无所适从,在弘法中如何随顺众生给予善巧引导?
  济群法师说,世界的文化其实越来越统一,如全世界的建筑和生活方式等越来越接近,但思想却越来越不稳定,越来越混乱,所以要讲究“客服”。针对不同群体,要有不同的弘法方式。“千手千眼,大慈大悲”就是针对不同的群体,引导人们用佛法智慧为指导思想,解决困境。各行各业都可以通过参加读书会一起来探讨和学习。佛法要在社会生根,就要让对方听得懂,觉得与自己有关系,有用。所以,出家人要有学习的精神,明确自身责任,通过修学,化世导俗,用佛法智慧帮助更多人。
  还有人问:给居士讲经时,发现有些居士很傲慢,学了些佛学知识就觉得比一些没读过很多书的出家人厉害,有轻慢心。如何教导居士放下骄慢之心?
  法师答:“这说明他们的学习仍停留在知识上,我们要指导信众把知识的学习转成生命的学习,用佛法智慧来了解自己,检讨自己,这样就不会有傲慢心了。”
  法师善巧的回答赢得阵阵掌声。整场交流中,从听众们聚精会神的眼神、会意的点头微笑、茅塞顿开的表情中,看出大家都非常认可济群法师今日的一席谈。而法师所说的这些教界现状和问题,相信也是很多有志于弘法的出家人正在思考与探索的。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出家众了解和走进三级修学,化作千手千眼,利益无量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