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于南京国展中心开讲《信仰与人生》
文|净虚 图|慧霖、觉梁、智嫣、道力
江南三月,佛都金陵杨柳依依,微风送暖。3月24日上午,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应南京市佛教协会邀请,在南京国展中心第六届国际佛文化用品展览大会上作了《信仰与人生》大型讲座。
引导·静心入座
上午8:30,听众开始有序进场,两千多人的大厅不久便座无虚席。在这个温暖的春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学习传统文化,在玄武湖畔相遇信仰,聆听济群法师讲述佛法与人生的关系,与智者互动,听智者解析心中疑问和烦恼。
人生天地间,实为短暂。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有思想的人会对人生产生困惑: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何为幸福?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活着为什么?这些困惑,也一直被哲学和宗教关注、探索。宗教和哲学所关注的这些问题,会对人生有何启发、影响呢?济群法师就信仰与人生的关系,从四个方面为大众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信仰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道德
社会需要道德,但一般人对道德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以为道德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个人的需要。这是因为,看不清道德对于自身的价值。道德的建立不是单纯的教条、口号,它需要有宗教、哲学的基础。
佛教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主宰神,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并且,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拯救自己的能力。就佛教来说,道德建立的原理是因缘因果。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存在都遵循因缘因果的规律。我们的生命,是在因缘因果规律下形成的无尽积累,我们要想让自己更美好,让社会更美好,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发展和张扬无尽生命中的良性积累,而道德就是帮助我们造就健康、美好人生的重要良性材料。
因此,佛教认为,道德的建立不仅仅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只有我们自己更美好,才会给社会带来健康、利益、光明和幸福。
二、信仰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精神追求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和理性。但如果人生追求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无非就是过好日子,生存得更好一点,就会没有精神追求,那么,人跟动物也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人是万物之灵,在于人有精神追求和精神生活。
精神追求的内涵大体有三方面:首先要追求一种高尚的人格,成为一个智者,一个有理想、有道德、造福社会的人。其次,是思考人自身的问题,关注自身生命的永恒困惑。很多人多半都是为身份活着,不是为生命活着。身份是暂时的,生命是永久的,如果不关注生命问题,短短几十年忙来忙去,最后就会不知去向哪里。第三,文化艺术也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佛法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和面对精神生活。我们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就要改善我们的心灵和生命品质,提升内在的德行。而信仰正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这样的精神追求。
三、信仰可以帮助我们保有超然的心态
当代人常常感叹活得很累,觉得忙得停不下来,心也静不下来,没有休息的能力。如果在做事的惯性中出不来,对所做的事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执著,当然超脱不出来。但如果能够拥有超然的心态,就能轻松面对,而拥有超然的心态需要有一份出世的情怀。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讲的是积极入世,虽然有些人遭受一些挫折之后也会归隐山林,但这样的隐士属于无可奈何的出世。道家文化讲自然、无为,提倡做事遵循天道自然的法则。相对来说,比较偏向出世。
佛教则提倡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分为三个不同等级:一是人天乘,即遵守做事做人的道德规范。人天乘以无始以来的生命视角建立道德规范,注重为未来世努力,带有入世色彩。二是声闻乘,看清了生命真相之后解决自己的问题,偏向于出世。三是菩萨乘,看清了生命痛苦的根源和每个生命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和觉醒潜质之后,不忍心自己独自享受解脱的快乐,发起大悲心,愿在世间以各种身份帮助众生,带领一切众生走向解脱觉醒,在这过程中,菩萨以空性的智慧和慈悲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很多名人如苏轼、王安石、王维等都会将儒释道三家文化融会贯通。如果我们没有一份出世的情怀和超然,那么即使事业再成功,也难免痛苦和烦恼。
四、信仰可以帮助我们拥有慈悲大爱之心
慈悲的含义是与乐拔苦。世人的慈悲往往有限,仅仅局限于跟自己有关的人,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则是无限的,对每一个众生都能生起慈悲之心、对待每一个众生都能生起平等心,这颗心就如虚空一样无限广大,如同我们心的本来状态。健康的信仰能够帮助我们开发心的本来状态,让我们拥有慈悲大爱之心。修习这样的慈悲之心,需要有相应的理论为基础。就佛法而言,一方面要从轮回的角度调整观念,另一方面要去除人我对立,认识到众生和我们本来就是一体的,一切众生都是我,如此也就没有了我执,就能像观音菩萨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结束,三十分钟的互动交流环节到了,现场听众早已按捺不住,主持人话音刚落,就有很多人举手。有提问“学佛了是不是就一定要吃素”的年轻人,有提问“如何平衡信仰与工作、生活”的上班族女士,也有“觉得佛法特别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学”的佛学小白……济群法师的解答和开示,充满了慈悲和智慧,又不失幽默,在掌声和笑声中把讲座推向了一个个小高潮。
互动·解答和开示
有一位企业家朋友直言:现在做企业的很不容易,工作压力很大,有很多困惑,真的就如法师所言“没有休息的能力”。尽管也知道要“活在当下”,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针对这种现象,法师当众教给这位朋友“如何做企业不辛苦”的秘笈: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建立生命的终极价值追求。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没有终极价值的追求,就一定会执著于现世价值,就会把现世价值看得很重,这样的话自然无法超然。
第二,要建立一种机制,让大家都能发挥作用。做企业要有利他心,能够跟员工和团队共享利益,利益共享才能分担风险和责任,这样自然也就不累。
第三,要培养出世超然的心态。真正明白和了知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第四,企业不能仅仅当作个人财富,企业家更要有为社会创造财富做贡献的使命感。此外,还要追求精神财富,建立精神生活和提升修养,达到真正的超然。
戊戌春日,佛都金陵,玄武湖畔,人生路上,遇见佛法,遇见信仰,铭记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