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济群法师读者见面会

文 / 慧也     图 / 慧珍、智丹、智文

  5月21日上午,由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外图厦门书城联合主办的“济群法师读者见面会”,于书城如期举行。在《处世梵》的清净箫声中,读者们络绎到场,有的欢喜地祈盼着,有的则认真翻阅手中新书。10点30分,法师悠然上台就坐,向读者们亲切问好——见面会正式开始。
  第一个环节,主持人接连向法师抛出几个问题。法师妙语连珠,一一解答。

跨界对话的缘起,哲学与佛法的碰撞

  首先是关于本书的缘起。法师坦言,自己早在十多年前就与周国平老师有书信来往。虽然两人身处不同领域,但关注点是一样的,即人的问题,包括幸福、命运、道德等现实的问题,也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等永恒的困惑。基于几十年的研究和思考,所以,他们不需要事先准备,就能默契地进行对话。过程虽然随意,但内在有着清晰的脉络。“可以说,这些对话是西方哲学与东方佛法的碰撞与交流。”

误解了这个世界,该如何纠偏

  关于本书传达的思想,法师指出,书中不仅剖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误解,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
  不管从佛法还是哲学角度来看,我们对世界都充满误解。因为无明,我们的认识总是夹杂着错觉和情绪,所以看不到世界真相,进而产生无尽烦恼。如何才能正确认识世界?法师指出,首先要认识自己,提高认识能力。西方哲学对世界的认识更多是依靠理性,但理性离不开感觉、经验,是有局限的,无法抵达真相。在这一点上,作为心性之学的佛法,有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在谈及学佛者的不同目的时,法师指出,仅仅出于学知识、好奇心,或是想缓解生存、生活方面的烦恼而学佛,都是不够的。人生有生存、生活、生命、生死四个层面。多数人停留在生存和生活层面上,而真正的学佛,一定要立足于对生命和生死的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法具有普世性,能对生命永恒的困惑做出究竟解答。

  接着,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大众关心的问题:学佛是否消极避世?法师指出,佛教说“人生是苦”,说“无常”、“空”,不是否定对快乐的追求,而是让我们认清真相。因为快乐既有物质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如果内心有很多迷惑、烦恼,即便拥有再多的物质也不可能快乐。只有认识到生命内在潜在的痛苦之因,并从源头解决,才有能力去接纳世间的一切变化,超然物外,坐看云起,从而真正获得快乐。
  针对大众对“无常”的误解,法师指出,佛教以“因缘因果”对世间万象作了归纳。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但变好还是变坏,取决于我们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如果积极创造正向条件,就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答疑解惑,签书接引

  半小时的交流后,主持人将话筒递给台下,进入“读者提问”的环节。法师就读者提出的佛教对世界构成的认识等问题做了精彩开示,也对如何理解轮回提出了多种思考方向。

  对于在家居士如何修学的问题,法师指出,大众对佛法的需求日益普遍,但佛法博大精深,很难深入堂奥。基于这一需要,他特别探索出一套三级修学课程,让大众能有次第、有氛围、有引导地学习佛法。人们之所以对自己、对世界会有误解,就是因为没有智慧。但佛法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学佛所做的,就是点燃内心的智慧明灯,找到自己,看清世界。
  随后,进入了今天见面会最后的环节。读者在义工引领下,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待签书。会场另一侧,许多对佛法感兴趣的读者则在咨询现场义工,希望有因缘加入三级修学,走上菩提大道。
  12点30分,见面会在雨后的柔光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