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需求永无止境,对自然的消耗就会永无止境。人类要改变生存环境,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念,回归到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科技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但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正相反,现代人普遍都感觉活得很累,在竞争的压力下不堪重负。我们不仅累了自己,更累了哺育我们的自然。 查看全文>>
我们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不会失去智慧;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会失去慈悲;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会失去爱心;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不会失去信仰。如果智慧、慈悲、爱心和信仰也会失去的话,那只是由于我们不加珍惜而选择了放弃。 查看全文>>
学佛首先要具足正见,并对自己的心有正确认识,知道心理活动的状态、原理和规律。否则,所谓的心灵环保只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即使烦恼习气有着巨大的力量,只要我们以佛法作为杠杆,以正见作为支点,也能从根本上动摇它,并将它连根拔除。 查看全文>>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做人就贯穿了我们的一生。可以这么说,做人是我们终身的职业,这职业的特殊性还在于,我们无法请假,无法辞职,无法将属于自己的工作移交给别人。所以,如何将人生过得更好,过得更有意义,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查看全文>>
我们不愿让心有片刻空闲,也属于不良习惯。世人习惯于忙碌,不肯将心念稍做停留。除工作、家务之外,还用各种娱乐打发所剩无几的业余时间,不断助长向外攀援的心,使我们只有在外境刺激中才感到充实,一旦稍有闲暇,就觉得空虚无聊。其实,这种所谓的充实是短暂而虚假的。 查看全文>>
人类生活的本身就是取得认识的过程,而对世界的如实认识,正是一切认识最终抵达的目标所在。直至今日,科学对宇宙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它只能告诉我们:宇宙具有潜在的无限性。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佛法对世界的认识:小世界是有量有边的,而十方微尘数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却是无边无际的。 查看全文>>
在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中国,佛教常常因出世而被社会所抵触。当年,梁漱溟先生所以由佛入儒,便是感于佛教与现实脱轨,无法解决“此时、此地、此人”的问题。 查看全文>>
《心经的人生智慧》《学佛者的信念》《幸福人生的原理》为济群法师最早出版的弘法系列书籍,也是流传最广的一套丛书。书中,法师以其深厚的佛学素养,对《心经》《行愿品》《十善业道经》等人们熟知的经典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既是对佛法正见的通俗解读,也是对生活修学的正确引导。自199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以来,深受... 查看全文>>
本书是关于《十善业道经》的解读,是济群法师最早出版的弘法系列书籍,也是流传最广的一套丛书。书中,法师以其深厚的佛学素养,对《心经》《行愿品》《十善业道经》等人们熟知的经典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既是对佛法正见的通俗解读,也是对生活修学的正确引导。自199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以来,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 查看全文>>
本书是济群法师关于《普贤菩萨行愿品》的解读,是济群法师最早出版的弘法系列书籍,也是流传最广的一套丛书。书中,法师以其深厚的佛学素养,对《心经》《行愿品》《十善业道经》等人们熟知的经典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既是对佛法正见的通俗解读,也是对生活修学的正确引导,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