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隐    图 | 何宝

  2018年4月2日,由长安大学、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等联合主办,苏黎世荣格国际学校、美国太平洋研究院、中广联“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等联合协办的“第八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在长安大学隆重开幕,来自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自1998年至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已成功举办七届,历经20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在国际心理学界具有很大影响力。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觉悟与自性化:东方与西方”。在持续3天的研讨中,包括10场主题演讲、18场主题报告、36场专题研讨,此前还有7个会前工作坊,来自世界各地的荣格学者、心理学家、法师等,跨越不同的文化和学术背景,就论坛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是一场关于思想、心灵、文化的盛会。

  4月4日上午9点,济群法师应邀在大会作主题演讲。发言中,法师围绕“《六祖坛经》的自性思想”,以“认识自性、回归自性、治疗自救”为脉络,阐述了禅宗修行如何通过对自性的认识、回归和修证走向觉悟。
  在“认识自性”的部分,济群法师从自性在佛教中的不同定义说起,指出“《坛经》所说的自性特指菩提自性,在佛教中是被肯定和倡导的”。接着,法师引用《坛经》自序品和般若品的经文,阐明菩提自性的四个特征,即:像虚空一样无限、无相;含藏万物,能生万物,不同于虚空的顽空;有如明镜,了了明知,朗照无住;自在无碍。这些解读来自佛菩萨和禅者们的体证,也是每个人可以通过修行亲证的。
  在“回归自性”的部分,法师指出,佛教修行有无量方便和法门,但《坛经》是让所有修行回归本心,回归菩提自性,并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为纲要,依此建立自性弥陀、定慧一体等修行方法。因为这一修法直截了当,所以被称为“顿教”。
  在“治疗自救”的部分,法师通过《坛经》的思想告诉大众:只要回归菩提自性,就能完成生命的治疗和自救。凡夫和圣者、烦恼和菩提看似有天壤之别,但从根本上说,只是在于迷和悟的一念之间。更重要的是,佛教认为每个人都有菩提自性,都有自救的能力。佛陀所说的四谛法门,就是治疗众生贪嗔痴重病的方法:苦,是了解症状;集,是找到病因;灭,是明确治疗结果;道,是提供治疗方案。所以,佛陀又被称为大医王。
  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济群法师紧扣《坛经》的见地,解读了顿教“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依据,帮助大众从佛教的角度认识自性,与会的专家学者及心理学爱好者等800多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古往今来,东方西方,在变化的时代,抓住不变的核心,是我们走向觉悟、完成自救的要领,正如《坛经》所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