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于“廿一文化空间”开讲《涅槃之美》

文│慧韬  图│慧吉

  人字的木梁,满架的茶饼;镂窗上悬挂的书写工整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案牍上摆放的隽永深长的《百佛造像印集》。弦上似琴音仍幽幽,炉中若余香正袅袅……走进位于浦东长柳路的“廿一文化空间”,不禁让每一位刚从“魔都”最具典型性的CBD区风风火火走入的来访者,倏忽感觉到一阵清凉。
  视线,被锁定在墙上一幅幅或湛蓝、或葱绿、或明黄的背景中右胁而卧的佛陀画像,有的似小憩,有的如沉睡,有的为卧禅……胡军军一组名为《涅槃春意》的画作,在这个禅意空间中以纯粹本然的色彩,诠释着她对涅槃意境的理解——
  “我不言,你不语。你知我,我就是你。寂然欢喜,一切皆在生命的实相里。”自叹是“受尽业力流转的区区凡人”胡军军,有幸于今生听闻佛法,并有缘创作涅槃佛。
  在创作中尝试体味学佛的法喜,却很难透彻涅槃的殊胜功德、无尽力量究竟来自何方。“无可奈何来到世间,雀跃忘形活在世间,有朝一日,悲悲怯怯离开世间。”世间人共同的困惑,让大众在4月25日下午齐聚“廿一文化空间”,聆听大德济群法师对涅槃之美的妙解。

为何追求涅槃?

  对于为什么要创作“涅槃”系列?胡军军自己最终以“不可思议”四个字作结。
  与世人将涅槃等同于死亡或看作生命走向虚无的普遍误解不同,在佛教中,涅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代表着烦恼的息灭。
  “涅槃是佛教徒在修行上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济群法师指出,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说,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的成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塑造现世人格并造福社会。而佛教则立足于过去、现在、未来,以涅槃为成功目标。
  因而,“究竟什么是涅槃”“如何获得涅槃的境界”是颇具意义的话题,与每个生命息息相关。

如何理解涅槃?

  想正确理解涅槃的含义,涉及印度文化的核心思想,那就是轮回与解脱。
  佛陀在世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这些宗教都会对轮回作出解释:生命如何从过去走向现在,再从现在走向未来?
  印度宗教普遍认为,轮回的本质是痛苦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解脱,解除制造轮回的因。“这就是涅槃。一旦平息轮回的因,生命就不再有轮回的痛苦。”

如何才能证悟涅槃?

  “声闻乘对涅槃的理解偏向否定的层面,主要立足于涅槃本身蕴含的息灭义,就像灯火熄灭了。”济群法师开示,凡夫具有的贪嗔痴三毒,是生死、轮回和痛苦的根源,平息贪嗔痴,就意味着结束了轮回。
  如果生命停止轮回,涅槃了,我们又将到哪里去?“对于声闻行者来说,他的生命会融入空性的海洋中。”相比之下,大乘对涅槃的表达更重视肯定的层面,代表着佛菩萨证悟了法性身。”
  声闻乘讲到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而大乘还讲到自性清净涅槃和无住涅槃。法师指出,“每个生命都具足菩提自性,本来都自性清净,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当下就具足自性清净涅槃。修行要做的,就是认识它!”

怎样认识涅槃之美?

  作为凡夫,很难想象涅槃是怎样一种不同于世间的美——涅槃的美是一种出世的美、圣贤的美,是佛菩萨的美。“虽然对我们来说很难想象,但相信大家听了介绍以后,一定会对涅槃之美心生向往!”济群法师笑言。
  涅槃之美,是一种空灵的美。
  我们熟悉和关注的都是存在的美,包括各种艺术品、生活用品、大自然的美,这些美都建立在“有”的层面。认识这些美的同时,也容易对其产生执著,形成二元对立。因而,“有”的美可以带来快乐,同时也会带来烦恼、焦虑和痛苦。
  “涅槃之美是让我们去体会空性的美,从‘有’的认识进入对‘空’的认识,帮助我们从二元对立的世界中走出来。这时,我们就有能力去体会原本像虚空一样的心!”
  涅槃之美,是无限的美、永恒的美。
  我们的心活在对有限性的执著中——看到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事业、人际关系、生命……在这个世间也就几十年而已。人死后会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理性只能认识有限的生命;对无限的认识,需要有无限的智慧。” 法师指出,每个人本来具有认识无限的智慧,开启这样的智慧,自然能体会生命的无限性。而涅槃,就代表对无限生命的体认。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说法四十五年后,最终入般涅槃。事实上,佛陀已经证悟生命的无限,色身的生灭只是缘起的正常现象。
  涅槃之美,是清净的美。
  如同青藏高原洁净的空气,涅槃代表着生命清净的美。
  每个生命都充满迷惑和烦恼——因为无明,看不清生命和世界的真相,从而形成我法二执,继而产生贪著,制造对立,形成烦恼和负面情绪。
  生命中的尘垢有厚有薄,“时时勤拂拭”,才能让心“莫使惹尘埃”。“通过次第修学,将心灵尘垢一点点吹开后,就能体会到清净的内心——就像无云晴空那么清澈、纯净的美!”
  涅槃之美,是寂静、安详的美。
  “现在人活得很累,生命就是一大堆错误的想法+一大堆混乱的情绪!”
  外在的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内在的此起彼伏的情绪与念头,让我们对“寂静”这个词有点陌生。加上疏于管理心灵和生命,不知不觉地制造了各种心理力量。因为没有智慧的认识,没有正确的选择,这些念头扰乱内心,让我们不得安宁。
  涅槃寂静,不是没有声音,而是让内心所有的念头、情绪平息下来。“这样你就能体会到生命中寂静的美。这种寂静来自空性、觉性,来自尽虚空、遍法界,非常有力量!”
  涅槃之美,是喜悦的美。
  不同于凡夫由情绪而产生的笑,佛菩萨的笑是举身微笑——每个毛孔都散发出放松和喜悦。“这是觉性散发的欢喜。”
  在佛法看来,世间的快乐都是有苦之乐,感情、家庭、地位在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会带来痛苦。而无苦之乐来自生命内在的觉性,它会源源不断地散发喜悦,不需要依赖任何条件。
  当我们开启生命内在的觉性时,就能体会到,心才是苦乐的根源,没有烦恼的清净心才是最重要的。
  涅槃之美,是无住的美。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的一切都是条件的假相,既不是没有,也不是真实不变的有。这种假相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学习佛法,学会用缘起的眼光看世间,才能不活在自己的主观认识中,认识到世间一切都有其因缘因果,接纳任何现象。如果我们在认识上具备空性见,并做空性禅修,就能突破能所的二元对立。“当我们体会到空性、体会到虚空一样的生命,再来看这些现象,还会有粘著吗?”
  真正体会到无住的美,生命就会很自在,而涅槃就代表这种不粘著的能力。
  涅槃之美,是大自在的美。
  一边被外物所控,一边被内心念头所扰,凡夫的生命是不得自在的。而佛菩萨证悟涅槃,也成就了生命的大自在。
  不同于世间多通过社会、制度等获得自由,佛法所讲的自在更偏向生命的层面,是从根本上解决生命内在的两大问题,即慧自在和心自在,也叫慧解脱、心解脱。当我们通过禅修开发实相般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迷惑烦恼,得大自在。
  辽阔的清净,无量的慈悲,澄澈的光芒,随缘的自在。虽然色身幻灭,但佛陀所呈现的出世间的涅槃之美,一如入世间的举身微笑,无不体现出其圆满功德和人格魅力,“这也是佛菩萨成功的标志!”
  “如果我们认识到修行能帮助每个人成就美好的生命,修学佛法必将成为每个人所向往的!”透过木栅格窗,智慧法语撒进一室光芒。让心在这里相聚、安顿,去临摹那无限寂静、无限清凉的涅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