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于七塔禅寺开讲《心灵创造幸福》

文│普秀  图│慧吉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也是宁波七塔禅寺栖心图书馆开馆一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济群法师应七塔禅寺方丈可祥大和尚的盛情邀请,专程来到这座千年古刹,为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及信众,开讲《心灵创造幸福》。
  下午1时许,讲座正式开始。众法师身披袈裟,听众们起立合掌,恭请济群法师升座。这样庄严的迎请仪式,不仅体现了七塔禅寺对说法师的尊重和恭敬,也令听众收摄身心,将心态调整至聆听佛法的最佳状态。
  可祥大和尚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缘起:大和尚于十多年前,就曾接待过到此参访的济群法师,并与他结下甚深法缘。值栖心图书馆开馆一周年之际,大和尚专程去往苏州西园寺礼请济群法师,才得以成就今天这场讲座。《心灵创造幸福》的主题,不仅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也契合佛法“心性之学”的深广智慧,定能令大家受益匪浅。
  接下来,济群法师从五个方面娓娓道来,展现了获得幸福的新视角——从内心寻找幸福。

智慧面对逆境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人以为拥有财富便能获得幸福。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梦寐以求的幸福却未如期而至。逆境,是通往幸福之路的“拦路虎”之一。想获得幸福,首先要学会面对逆境。
  为何逆境会对我们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法师一语道破,因为我们的内心不能接纳逆境。无论是心理学,还是佛法智慧,都让我们先接纳。法师以佛经中“第二支毒箭”的譬喻来形象说明:当我们被第一支毒箭射中时,要赶紧避开,否则第二支毒箭就要来了。同样,如果不接纳逆境,由此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和烦恼,便中了“第二支毒箭”。
  但接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佛法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智慧——无常和因果。济群法师特别指出,接纳无常并非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知道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好和坏会相互转化,关键在于我们创造的是善还是不善的因缘。另一方面,要有因果观念。任何存在和现象,都有其前因后果。如果我们能从主观设定中走出来,用缘起的眼光看世界,那么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坦然接纳。
  接纳是不是就代表认命?恰恰相反,接纳是为了更好地“因上努力”。无论结果是否完美,都可以将它作为新的因,不断创造善的因缘,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幸福要有福

  那么,追求幸福,应朝哪方面努力?济群法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标准——五福。中国人有“五福临门”之说,这是对幸福人生非常智慧的概括,包括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长寿,未必幸福,但没有寿命,一定谈不上幸福。
  人们对富贵的理解,多半偏重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法师认为比起这些外在的富贵,“内在的富贵”——良好的品德和精神素养,更容易让我们获得幸福。所以,富贵不能仅停留在物质上,更要进一步提升到对精神财富的追求。
  康宁,即身体健康,内心安宁。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的最好投资。中国的传统医学,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一个健康身体。而被称为“心性之学”的佛法,则能帮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现代人内心浮躁,充满妄想、烦恼和负面情绪,身心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这也是现代人不容易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德,即道德。法师指出,道德其实是对自身生命的一种智慧管理。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我们成为现在的样子,不仅有此生所作所为的生命积累,更是生生世世生命的延续。错误想法,会导致负面情绪,最终积累出一个不健康的生命;反之,道德和修行,可以改变我们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最终成就积极正向的生命品质。
  善终,即安详离世。我们的教育中缺乏死亡教育。如果不能正面、积极地面对死亡,那么人在临终时,会因为无法接纳而备受煎熬。从佛教角度来说,死亡是一期生命结束,到下一期生命开始前的重要阶段,若能带着一个平静安详的心态去面对死亡,生命将会有一个好去处。
  拥有这五福,既可以保证此生幸福,也有利于获得来生幸福。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福报?法师告诉大家,我们的内心就有三种福田——恩田、敬田、悲田。只要我们不断播下善的种子,用感恩心、恭敬心、慈悲心去培植,就能源源不断地生出福报。
  有感恩心的人,会觉得所有人都在帮助自己,不仅自己很欢喜,别人看到他也会很欢喜;有恭敬心的人,恭敬所有人及天地万物,与世界没有对立;有慈悲心的人,与乐拔苦,如果不断圆满慈悲心,最终就可以达到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状态,也会产生无量无边的福报。

提高认识,智慧不起烦恼

  要找到幸福,除了培植福报,还要消除烦恼。唯有提高认识,拥有智慧,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这个幸福的“头号杀手”。
  法师启发大家思考,如果拥有《金刚经》的智慧,观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就能认识到所有事物都是条件、关系和合而成的假象,从而摆脱对现世的执著,保有一种出世的超然,不会因无常变化而受伤害。若能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无论为官,还是经商,都可将官场、商场变为道场,不仅造福百姓,更能云淡风轻、超然物外,心不受累。

多欲为苦,知足常乐

  现代人还有一个不容易幸福的原因:欲望太多,导致幸福的成本太高。
  欲望具有三个特点:占有、攀比和竞争。因为欲望的驱使,每个人都活得忙碌而疲惫,失去了休息能力。日积月累,心理变得扭曲,产生很多心理疾病。佛教的禅修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休息、放松,当心回归自然状态时,天然就具有治疗烦恼的能力。
  欲望的不断升级,不仅会造成个人问题,还给社会带来竞争、斗争,甚至战争。所以,从佛教角度来看,环保不仅是保护外在环境,还要提倡心灵环保。否则,保护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法师进一步点出了幸福的本质——幸福其实是一种满足感。欲望少就容易满足,容易满足也就容易幸福。所以,古人提出“少欲知足,知足常乐”的观点,这是非常智慧的。

心灵是幸福的源泉

  跟随济群法师的引导去细细思惟,不难发现,获得幸福的关键在于内心。人的内心既是快乐的源泉,也是痛苦的源泉。
  佛教把快乐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副作用的“有苦之乐”,一种是没有副作用的“无苦之乐”。建立在外在财富、地位上的快乐,有副作用,一旦贪著便会生出烦恼,即“有苦之乐”;而源自内心智慧和觉性的快乐,则没有副作用,即“无苦之乐”。我们应像管理家庭、事业一样,去用心管理内心,不断培养健康心态,成为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济群法师告诉大家,通过佛法修行,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解决内心的负面力量,摆脱生命的迷惑和烦恼,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只有当我们成为一个健康人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转瞬即逝,大家对济群法师深入浅出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从听众的目不暂舍和频频点头中,可以感受到大家今天的收获颇丰。
  报恩讲堂外,不知何时下起了大雨。雨水如注,顺着莲花状的雨链涓涓而下,如那片片被佛法甘露滋润后的心田,充盈而清凉。在众人的注目礼中,济群法师一袭灰袍飘逸,缓缓走下讲台,穿过讲堂,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