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讲于“佛教颂澳门庆回归祈福大法会”

  秋高气爽,佛光普照。在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纪念日前夕,应澳门佛教中心协会邀请,济群法师于“佛教颂澳门庆回归祈福大法会”期间开讲“财富与人生”,为澳门信众诠释佛教的财富观。

  11月2日下午13:30分,讲座在祥和佛乐与热烈掌声中开始。济群法师首先表示,第一次来到澳门,就在当地非常壮观的大型活动中心和大家广结法缘,非常难得。在西方文化浓厚、博彩业繁荣的澳门,济群法师从七个方面,就大家关心的“财富与人生”的问题做了详尽开示。
  一、辩证地看财富
  怎样认识物质财富?济群法师从佛法的角度,指出物质财富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佛经中既把财富比喻为危险的“毒蛇”,也看作有益的“净财”。究竟是“毒蛇”还是“净财”?与如何赚钱和用钱有关系。
  二、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是否有钱才能过得幸福?有多少钱才能称为幸福?针对世人普遍认同的“没钱不幸福”,济群法师智慧地指出,物质财富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是辅助条件。幸福是一种不稳定的满足感,欲望和需求越多,越不容易幸福;少欲知足才容易幸福。此外,还要有清净心。烦恼是幸福的天敌,一旦有了心事和烦恼,不管遇到什么都快乐不起来。佛法告诉我们,人的内心既是快乐的源泉,也是烦恼的源泉。对于幸福来说,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心态和生命品质。
  三、利益和道德的关系
  自古以来,儒家就把利益和道德对立起来,既让人对道德心生畏惧,也滋生出心口不一的“伪君子”。怎样看待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佛教认为,利益有现前利益和究竟利益之分。通过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可以获得现前利益,过好日子。进而,还要修学佛法,走向解脱,这才是人生的究竟利益。
  为什么会把利益和道德对立起来?究其原因,是看不到道德的价值,没有信仰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从佛法角度看,人有健康和不健康两种心理。高尚人格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是生命的无价之宝。物质利益只是暂时的,精神追求带来的利益才是永久的。
  四、财富与人生价值
  财富对人生到底有多少意义?世间认同的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衣锦还乡,实际上都是为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主宰欲在奋斗,希望自己比别人更重要、更优越,让别人听从自己。这种自我满足是非常虚幻的,表面很风光,其实并不幸福。生命的价值在于提升自己,造福社会,最高境界是自觉觉他。只要发心纯正,带着利他之心,安住当下,扫大街一样可以成为最好的修行。
  五、如何获得财富
  佛教讲因果,其核心是业力,即身口意的行为。我们每日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在心田播种,播下什么种子,就会长出什么样的生命果实。明了因果,就不会怨天尤人,而会努力调整自己。若要获得幸福,就要积极培植恩田、敬田、悲田三种福田,广结善缘,用慈悲的心态去对待一切。同时,要学习世间的生存技能,如法求财。这样才能生生增上,越来越有福报。
  六、合理地支配财富
  怎样合理地用钱?需要有智慧。针对在使用财富上的种种误区,济群法师慈悲开示,只有把钱布施出去,财富才真正属于自己所有。佛教认为,应该把财富分为四份使用:一份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奢简适中;一份用于储蓄、保险,为生活提供保障;一份用于经营、投资、理财,让财富事业持续发展;一份用于慈善,让福报持续增长。
  七、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对人生只有短暂的意义,甚至还有负面作用;精神财富才有永久的意义。穷得只剩下钱的人生非常可怕,是“富有的穷人”。生活朴素,内心却不觉得缺少什么,还能帮助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所以,要看到物质财富的局限性,放下对财富的不当渴求,以良好品质、高尚人格为人生追求,通过学习佛法,战胜不良心理,开发出生命内在的良性潜质,才能成为世间真正富有的人。
  讲座现场,澳门听众时而会心微笑,时而点头称赞,沉浸在佛法智慧带来的深思中。结束后,现场聆听的各地法师和信众争相与济群法师合影,带着结缘的法宝欢喜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