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慧  湛

  2014年11月1日上午,江西省管理学会2014年年会在南昌召开,会议以“参悟传统国学精髓,反思当代管理变革”为主题,从传统文化、管理理论、企业管理实践等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上济下群法师应邀出席,开讲“人心、人性与人生——人心管理与管理人心”,阐释智慧文化对管理的重要意义,鞭辟入里地分析了认识心性与解决人生问题的关系。
  济群法师首先表示,自古以来,江西跟佛教渊源甚深,是禅宗的重要圣地,“走江湖”一词即渊源于此。接着,法师从人自身的健康成长、认识世界等方面说明,一切都离不开对心性的认识。佛教的心性理论也为国人修身养性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法师提出:“身心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一、认识心性,可以回答“我是谁”。
  讲座中,法师从西方哲学“认识你自己”和斯芬克斯之谜谈起,说明了解自己的重要性。禅宗的修行,就是从了解心性到“明心见性”。明了心的真相、心的差别以及保持智慧观照,其实都是对心的管理。释迦牟尼佛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每个生命内在都有觉悟本性,只要点燃智慧心灯,就有能力驱散迷惑,断除烦恼。法师引用《六祖坛经》,以虚空和云层为喻,心的本性如晴空,迷惑烦恼如云层,云有厚薄,根有利钝,而修行就如风吹日现。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浮躁、混乱,身不由己。心病还须心药医。认识自己,培养智慧观照的能力,才能管理内心。管理好自心,才能管理好人心。
  二、认识心性,可以回答“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法师指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个是对生命深度的认识,一个是对生命长度的认识。如果不了解心性,对生命的认识可能既无深度,也无长度。从佛教来看,生命就像河流,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人的一生,只是生命河流中的一朵浪花。如果立足于浪花,生灭之间是短暂渺小的;如果立足于河流,死亡就不会令人恐惧了。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每一个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会在内心形成力量。影响生命延续的,包括认识、行为、心理,也可分为文化、认识、行为、心理、人性五个因素。如果不接受智慧的文化,很难从惯性中走出。
  接着,法师从玄奘精神重点解读了智慧文化的意义,即文化传承、精神追求、探索生命、降魔成道。强调指出,不良心理是人类幸福的杀手,也是社会不安定的根源,“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学佛是断除烦恼、摆脱迷惑的过程,也是开启智慧、通达真理的过程。认识心性是管理的基础,从管理自己到管理别人,都离不开对心性的认识,所以要从文化、认识、行为、心理、人性五大因素下手,不仅有助于自身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在互动环节,针对现场提出的佛法、工作、生活等问题,法师慈悲地答疑解惑。
  主持人总结说,非常感谢济群法师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所作的精彩开示,从“我是谁”中的云层理论,到“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浪花理论,到心性五要素模型,智慧指引国学精髓与管理之道。决策管理层要从中体悟到管理的智慧,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让中国管理学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