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一场秋雨过后的澳门,凉爽宜人。正逢澳门的公共假日,学校和公司都已放假,大街小巷也多是拥挤的人潮。然而,澳门城市大学的一间讲堂里,学生们正汇集一堂,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济群法师关于“佛教心理学”的开示……
佛法自古就被称为心学,与心理学有许多相通之处,都是以心理现象作为认识、研究和解决的对象。当今社会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理问题。讲座中,法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佛教对国人的影响,进而说明佛法对建设健康心理的意义。
法师指出,佛教对人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认识生命真相、建立精神追求和解决心理问题三个方面。
首先是认识生命真相。我们具备什么样的认识高度,就会拥有怎样的世界。生命中存在许多永恒的困惑,比如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就需要立足于心性去认识,才能了解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次是建立精神追求。儒家虽然也有道德准则,但如果不了解道德对人生的意义,这些准则是没有说服力的。而佛教告诉我们,实践道德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从而将自利和利他统一起来,引导我们建立崇高的精神追求。
第三是解决心理问题。《心经》《金刚经》等经典传入中国后,广为传诵,其中蕴含的义理,不仅是实修指南,也有助于人们解除烦恼,保持良好心境。
接着,法师又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指出,佛教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修行目标,通过改变人的心理问题来改变世界,故有“心净则国土净”之说。而过去出家人承担的就如心理辅导的角色。
佛教认为,众生都是贪嗔痴三毒的患者,这是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所以,佛陀又被称为大医王,是治疗众生心病的良医,而他所说的法就是治病的药物。
其次,成佛就是心理治疗的成功案例。佛陀原本也是充满贪嗔痴的众生,在修行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最终成就菩提,具备三德二利的健康人格。三德为断德、智德、悲德,二利为自利和利他,这也是正向心理的圆满成就。
第三,佛陀初-转-法-轮,说苦集灭道四谛法门,这是根据印度医生治病的流程而建构。先是认识病症,然后对病因做出正确诊断,接着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最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包含了疾病和治疗的两重因果。生命的本质是自由和快乐的,当内心的迷惑和烦恼被彻底熄灭后,生命就会进入一种安静和喜悦的状态。可见,佛法修行就是一个治疗心理疾病的过程。
讲座结束,法师针对现场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一解答,还为听众们结缘了书籍、音像等法宝。大众纷纷与法师合影留念,收获颇丰,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