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菩提静修营主题讲座“如何建立信仰”(上)

文 / 智麒   图 / 观尘、觉彬、觉忱、慧吉等

  音频在线收听>>>
  2016年10月2日下午,秋日的阳光穿过林梢,细细碎碎洒了一地,本届静修营主题讲座缓缓启幕。彼时,三宝楼戒幢讲堂和大觉堂内的近千名营员,以及互联网上通过腾讯佛学频道静候讲座直播的大众们,已有些迫不及待。
  我需要信仰吗?许多人这样问过自己。如果需要,如何选择信仰?很少有人能找到答案。疑问悬之已久,藏不住,解不开,不少人如芒在背。

  时针滑向2点整,《三宝歌》的旋律悠然响起,菩提书院导师济群法师如约而至,直面大众的生命困惑。

一种信仰解决两大问题

  要搞清楚自己是否需要信仰,先要弄明白信仰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济群导师指出,人的问题虽多,但不外乎现实层面和生命永恒的问题。现实问题是生存与生活的问题,人们通过有限的能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但在生命永恒的问题前,有限的能力便显得苍白了。
  “不管在这个世上活得多热闹,人终归都要离开。到那个时候,生命的归宿在哪里?青春美貌、财富地位,没有一样可以帮上忙。”
  “把生命的意义建立在物质之上?所有的物质现象都是走向毁灭的。”
  “这个时代,人们总是不断追逐外在世界,却把自己给丢掉了。于是,生活得迷茫、空虚,看不到生命的方向,越来越找不到自己。”

  ……
  三宝楼里,一片沉寂,不敢细想又不得不想的问题,随着济群导师的开示一点点摊开在大众面前。这些问题正是宗教信仰解决的领域。甚至,不仅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人生中的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宗教信仰一并解决。而且,如果缺少探索前者的基础,对后者也必然是想不清楚的。
  比如“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影响,关系到我们建立什么样的“三观”。
  比如做人的问题、道德的问题。因为我们看不清世界,看不清自己,就会对世界和人生产生了很多错误认识。这些认识使我们每天在制造烦恼,带着烦恼看问题,又制造出更多的烦恼,再带着更多的烦恼去看世界,不断在烦恼中轮回。
  多年致力于人生佛教的弘扬,导师越来越意识到佛法对当今社会具有普世的意义:“是人就有人的困惑和烦恼,佛法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解除人生的烦恼和生命永恒的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需要佛法。”

为什么你的信仰可有可无

  然而,很多人都觉得信仰是可有可无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宗教信仰有很多误解;另一方面是大众还没有产生宗教信仰的追求。
  有人觉得宗教是迷信,是在文化不发达的情况下,由于对宇宙无法理解而幻想出来的。另外,佛教在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陈规陋习,各种文艺作品对佛教的解读,以及人们所受的教育,都是产生误解的原因。
  要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佛法,首先要消除人们对佛法的误解。怎么消除?
  导师指出,误解也是共业所感。每个人的生命内在有很多迷惑和误解,遮蔽着自己走向真理的里程。在此过程中,必须亲近善知识,修学正信佛法,进而不断自我突破。
  需要强调的是,误解并非造成信仰可有可无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还没有去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人们关心着生存,关心着怎样把日子过好一点,关心着当今社会推崇的财富、娱乐,对这样的人来说,智慧文化永远可有可无。
  “我是懵懵懂懂加入三级修学的,当初我就是觉得,人活着,只追求世间物质太没意思了,应该有点精神追求。”进入三级修学快一年了,来自厦门的营员谢少良这次奔着三皈五戒法会而来,“学佛不是求佛保佑我得到什么,而是模拟佛菩萨慈悲智慧的品质!10月4号我就会有法名了。”年轻帅气的师兄一脸明媚。
  事实上,像他这样年纪轻轻就接触到佛法、走进三级修学的并不在少数。2015年7月,第一届青春版静修营在西园寺盛大揭幕,许多年轻学子由此走入佛门,为青春注入智慧。2016年7月,青春版静修营再次起航,许多前一年的营员成为这一届的义工。10月,第十三届静修营中,更多青春的面庞出现在西园古刹。佛法不再被看作年华老去后的精神寄托,学佛群体正日益年轻化、高知化。年轻的佛子们通过学习,带着佛法智慧行走世间,开启着国家和民族的崭新未来。

信仰那么多,我选哪个好

  信仰并非宗教独有的。除宗教外,世间还有很多信仰。
  有人信仰权力,有人信仰金钱,有人崇拜英雄,有人相信理性,有人相信实证……但世间种种信仰终究还受限于人的有限性。有限的能力可以解决有限的问题,一旦遇到无限——生命永恒的困惑——便无能为力了。因此,世间种种信仰终究无法代替宗教的作用。
  但宗教信仰也有多种,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与信仰神主宰一切的宗教不同,佛教认为没有万能的神可以主宰世界。即便佛陀本人也只是觉悟者,只是告诉我们生命轮回的规律,而要改变命运,唯有靠自己去修行。
  “我们要寻找一种信仰,就是希望这个信仰为我们提供的文化、智慧足以帮助我们解决所有困惑。”导师话音未落,现场营员不住点头。
  2016年夏,济群导师与哲学家周国平在上海大明剧院对话“我们靠什么认识这个世界”。随后,导师一路北上,在北京语言大学为孔子学院外派教师们开讲“玄奘的精神”。连续两场法的盛宴,为大众选择正确信仰提供了智慧支持。
  “信仰对象首先是真实存在,而非想象出来的;其次要具备圆满的、足以解决人生一切困惑的智慧;第三要道德圆满,彻底摆脱贪嗔痴,并具备慈悲大爱之心。这样至高的标准,除佛法外,世间任何信仰都无法达到。”三宝楼中,导师端坐讲堂之上,他的背后是一尊高大的白玉释迦牟尼像。
  当天,主题讲座在导师带领营员修习菩提心仪轨中圆满落幕。关于信仰的话题,明日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