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济群法师于普陀山宝陀讲寺开示“解脱心理学”

文│慈如     图 | 云飞法师

  10月21日的观音圣境普陀山,云缀碧空,浅秋清凉。庄严恢宏的宝陀讲寺内,时闻阵阵桂花香;巍峨端严的普门讲堂中,似有不一样的气息。下午两点整,随着炉香赞唱起,四众弟子合掌恭迎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菩提书院导师济群法师。在悠远的“钟声偈”和三称本师圣号、殷重持诵开经偈后,一切都更显庄严有序,大众虔诚静待法香遍熏。

  今天的讲座是《解脱心理学》。济群法师依世亲菩萨所著的《大乘百法明门论》,从宇宙诸法的安立分类、次第和它对修行的指导意义等角度出发,阐发大乘佛法修行中的解脱理路和实践之道。

为什么要讲“解脱心理学”

  导师首先从三个角度开示了这一讲座的缘起。其一,解脱的发生有其相应的心理基础。比之于历史上禅宗盛行的时期,现代学人在学修上,更需渐次趋入,通过系统闻思,逐步建立与解脱相应的心理,而这一过程就可立足于《百法》的修学来完成。
  其二,“修行的关键在于用心,”修行不仅仅是做利他的事,更是修心。解脱心理学有助于指导我们以什么心做事,观照念头的生起,看清凡夫心的来去生灭,进而有效地培养觉照之心。
  其三,解脱不是空间的改变和转移,而是解除内心的烦恼和迷惑。解脱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了知轮回的心理及解脱心理,从而帮助我们建设解脱心理,更好地舍凡夫心,实现解脱。

意识和潜意识在解脱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谈到解脱心理学的建设,首先要从意识和潜意识说起。《百法》将心分为八识,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八识在生命的轮回和解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前五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渠道;第六意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主导能力——理性,在修行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而理性也是双刃剑,如何善用理性为修行服务,取决于我们思维的是正见还是妄见。所以佛法的修行就是要通过对佛法的正思维,改变观念和心态,成就解脱的心理。
  第七末那识是凡夫错误认识的源头,是无明生命建立的基础;第八阿赖耶识是有情生命的“储藏室”。无始劫中,我们的所思、所言、所行都会在内心形成相应的生命力量,忠实地储存在阿赖耶识中,影响我们未来的生命走向。而生而为人的我们,可以依托第六意识所具有的理性思维能力,学习佛法,不断培养善的力量,去除不善的力量,净化生命种子,最终转染成净、转迷为悟,走向解脱。

解脱之路在哪里

  接着,法师通过讲解《百法》中的五遍行心所、五别境心所及障碍禅修的随烦恼心所,进一步阐释解脱的心理基础,指示生命的解脱之路上,具体“路标”何在。
  五遍行心所即作意、触、受、想、思,可理解为现代心理学“注意”“感觉”“情感”“思维”“意志”等五种常规心理。这五种心理是轮回建立的重要心理基础,但也可以成就正见正知正念的修行,产生解脱的心理力量,开展解脱的心理过程,导向解脱。
  解脱之路的完成需要五别境心所的推进,也需要十一种善心所的配合。
  解脱的修行需要建设善的心理,战胜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烦恼心理,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唯有深刻认识到轮回心理给自他及社会带来的痛苦,建设正知正念,认真地去除烦恼心理,才是生命的唯一出路。因为,生命无非两条道路——轮回道和解脱道。而除了佛法,世间任何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所以,佛法是究竟的心理学。
  最后,法师再次肯定大众得暇满人身修学佛法的福报,勉励出家众荷担起这个时代所赋予的解脱心理的建设使命,通过修学和弘扬佛法,实现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伴随着庄严的回向偈,讲座落幕了。法师也如他来时一样缓步轻健,不著尘埃,不染分别。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讲堂之外,风渐起,也吹不化佛子心中渐浓渐染的感恩之情。感恩善知识悲愿处生死、悲智摄众生,感恩宝陀讲寺常住法师成就此次殊胜圆满的法会,感恩四众弟子虔心聆听、开启解脱心理……愿这份感恩和清凉如那钟声偈所颂一样,“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功熏祈世界和平,利益报檀那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