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在福州开讲《禅与人生》

  文│慧泉      图│唐捷

  榕城立夏,春意仍浓;圆明讲坛,禅味正酣。
  2017年5月8日下午,应厦大EMBA禅与文化俱乐部和户外俱乐部的邀请,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开元别院,迎来了菩提书院导师济群法师。
  讲座之前,主办方之一开元寺的都监传静法师致欢迎辞,赞叹济群导师的弘法大愿,感叹能在福州现场听闻法师讲法,实为幸事。
  讲座开始,济群导师首先谈到自己与福州的因缘,因早年在雪峰寺、涌泉寺出家修行,对此地倍感亲切,同时随喜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为大众提供弘法场所。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禅与人生”。导师说,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包括生存、生活、生命三个方面。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人生?如何解决人生问题?
  佛教重视对生命问题的解决,比如:我是谁?什么代表了你?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为什么活着?这些也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如果找不到答案,就会带来烦恼和痛苦。佛教认为,烦恼的根源不在别处,就是对自己和世界真相缺乏正确认识。
  此外,我们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济群法师层层深入地剖析,历数古今中外哲学家对这三种关系的解读,并联系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和人们追求物质文明过程中的误区,条分缕析,深入浅出,为闻法者开显佛法正见。

  1.心灵创造幸福
  古人有“少欲知足”的智慧之言,如果不减少欲望,就不容易幸福。此外,不幸福往往是因为内心的烦恼。而当我们没有心事的时候,最容易感受幸福。正如禅诗所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禅有两层内涵,一是禅定的禅,让心安静下来,保持专注;二是禅宗的禅,指觉醒的心。这是安静而欢喜的力量。佛法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能自我拯救,而禅的修行正是帮助我们找到清净心,找到幸福的源头。这样的心是众生本来具足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开显它。

  2 . 正确认识自我
  我执是烦恼的源头。当智慧之灯没被点亮时,我们处于无明状态,把身份、相貌、地位、财富、观念、想法、情绪等当作是我。因为看不到无常、无我的真相,所以落入一个又一个的“假我”的陷阱,无法平静,甚至无法休息。如果我们有禅的智慧,有观照的力量,就能逐渐平息烦恼。
  禅宗强调明心见性,就是让我们找回本来的心,那就是佛性,是觉醒的心,如虚空般无边无际。如何感受虚空的无限?心量的大小,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关。只有去掉种种设定,才能让心从狭隘中跳脱出来,进入无限。这是觉醒的第一个特征。就像《普贤行愿品》中,每个愿望都是以“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为所缘。当我们建立这样的所缘时,心就是无限的,成就的功德也是无限的。
  接着,济群导师还引用《金刚经》,阐述了无量功德的产生原理,引导在座各位:只有走出二元对立,不执著云彩,才能看见虚空。而这虚空般无限的心,还具有觉知的功能,如镜子一般,了了明知却不执著。而凡夫心的特点就在于贪嗔痴,在于事事粘著。佛法智慧就是帮助我们看清世间真相,在入世时保有一份超然。
  导师鼓励大家:我们都具有这样无限、无相、无住的心。佛法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引领我们从迷惑走向觉醒。而大乘佛法更提倡“自觉觉他”,不仅自己要走向觉醒,也要带领一切众生走向觉醒。但我们现在还缺少对生命的认识,所以要依佛法重新认识自己。导师举例说,最近他在上海开讲“觉醒的艺术”,目的就是为艺术家提供觉醒的思路。只有具备觉醒的心,才能创作出觉醒的艺术。
  圆明讲坛内外,坐着的,站着的,无不欢喜满怀。在这春风般的气息中,大家感受着此时此刻的无上清凉,浑然不觉时间流逝。
  讲座即将结束,现场听众争相提问,导师慈悲善巧回答,为听众解决困惑,并介绍了有次第、有氛围的三级修学模式。法喜满满、受益匪浅,许多听众在讲座结束后仍不舍离场,三五成群地在院子里继续议论。“深入浅出!”大家欢喜着,赞叹着。
  感恩导师不舍众生,不知疲倦开示佛法正见。愿此行,为有缘者开启智慧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