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菩提静修营之西园夜话

文|净衍    图|观尘、觉彬、慧吉、智丹等

  音频在线收听>>>
  7月20日晚,彩霞漫天。古老的姑苏城还在喧嚣的车水马龙时,一墙之隔,枕着上塘河的古寺中,夏木正繁,风露正清。夜色中,习习晚风消退了暑气,在这里,一场青春与佛法的对话正要开启。
  当济群法师和数位法师、老师从侧门缓缓走出时,数百学子已静候在天王殿前了。青春的面庞,企盼的眼神,数日来,在这姑苏选佛场中听闻正法、体验禅修,从红尘带来的满腹问题,想在这里找到答案。
  晚风轻拂过竹林,蝉鸣声不知何时静下来,似乎都在等待着。

青春的困扰,何以安放?

  台下的青年学子短暂沉默后,心扉渐渐开启。青春不仅有快乐,还有很多的挣扎和彷徨。无眠辗转的夜,不明朗的人生路,无数的选择,生命该走向哪里?那些怎么也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多么需要智者的指引。
  有的问,当我面对负面情绪,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我该怎么办?
  有的问,父母为我选择的道路不是我要的,我不想去相亲,不想从事他们为我选择的事业,我该无奈地接纳,还是勇敢地做出自己的抉择?
  有的问,社会的人际关系让我感到被捆绑的痛苦,我多么渴望解除捆缚,得到自由,我该怎么办?……
  一蒲团,一竹扇,法师微笑聆听。三千世界,唯此一心。善知识通达真实,学子们的心灵困扰,他皆了知。他随喜学子们的思考,慈悲地告诉他们,渴望解脱烦恼,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他解答学子们的疑惑,告诉他们,要解决烦恼,有很多办法,世间人通过看电影、打游戏、喝酒、吃喝玩乐来解决,而佛法教给我们更智慧的方法。对待负面情绪,要看到它产生的因缘,去审视它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存在是否合理。我们要看到,当仇恨、嫉妒等情绪产生时,它们会自己找出理由来强化它,看着谁可爱,就越想越觉得可爱;讨厌谁,就越想越觉得别人讨厌。我们要学会从源头不再累积和制造负面情绪。进一步地,佛法为我们开启了观照的智慧,建立正确认识世界的方式,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闻思修,消除负面情绪,从根源解决问题。
  法师也指导学子们,面对家庭、工作中的违缘,首先要接纳,因为一切都是业力的牵引;其次,我们得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在佛法正见的引导下,智慧地思考人生,作出抉择,这对青年人非常重要。当然,还要学会善巧地沟通,建立智慧的信仰,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信仰,这将为我们开启幸福的未来。
  成功改造生命的实例,在三级修学的学员中有很多。关键在于,佛法修行能断除烦恼、开启智慧,引导我们安放迷惘的青春。
  庭宇旷朗,钟鼓楼静静伫立。此处一时如在虚空,只有花香满院。

谁能告诉我生命的终极意义?

  年轻的心,充满思考。他们不仅思考如何生活,还思考生命的意义。他们追问着:
  年轻人参与社会竞争、成家立业,有没有终极意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该如何处理家庭乃至世俗的问题?
  虽然我才20岁,但未来太迷茫,我的未来在哪里?当我这一期生命结束了,谁能告知我将去哪里?
  ……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年轻人叩问出数千年来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问题。导师摇动着手中的扇子,娓娓道来。
  他说,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凡是有助于我们过好日子的所作所为,都是有意义的,但这不是究竟的意义。轮回的生活,以迷惑和烦恼为基础,其本质是痛苦的。我们虽然可以有种种追求,可以改变外在的物质条件,但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取决于没有迷惑和烦恼的内心。所以,心地功夫是关键。
  他谆谆劝导青年学子,过好世间生活的同时,要发大乘菩提心,带着利他心和正念做事,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利益社会。行住坐卧皆不离禅,担柴运水无非妙道。带着利他心做事时,任何事都可以成为修行的内容,都能通向觉醒。众生烦恼无边,在业力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地投生与轮回。菩萨悲愿无尽,在愿力的推动下,在十方世界遨游。当获得自由解脱的生命品质后,十方世界,你想去哪里都可以。
  听到这里,姑苏古道场中,掌声迭起。

是谁,开示了世界的真相?

  夜色渐起,夏夜的蝉鸣时起时落。法师的应机而答,让西园不时充满掌声和欢笑;佛法的智慧,让学子们沉思、点头,点头、沉思。他们忍不住想更多了解佛陀和他所说的法:
  佛陀是类似于孔子的东方圣人么?
  儒释道的三家思想有何不同?
  当我们称念佛号时,究竟有什么寓意?
  这个时代充满政治歧视、种族歧视、贫困差距,佛法能否帮助他们解决?
  中国佛教的传播出了什么问题,导致那么多误解?
  ……
  自从佛陀证道觉悟,宣说佛法,两千年来,藉由历代祖师亲身体证、薪火相传。法师传承清净,面对这样的问题,他更有殷殷之心。
  他告诉学子们,佛陀在种姓制度森严的印度社会,提出了人本和平等的思想。一切众生因为行为不同而区分贵贱,不是因为出生和种族。佛陀是大医王,他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可以成佛。他治疗众生的种种烦恼,让每个众生开启内在的宝藏,成就佛陀那样的生命品质。这种平等性,是其他宗教所没有的。
  佛陀提出因果思想,告诉我们,要改善生命,需要张扬内在的良善品质,否则生命就会堕落。他给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并改造人生的途径。
  法师写过一本《走进佛陀认识佛法》,他嘱咐青年学子,可以通过了解佛陀出家、修行、成道、弘法的经历,从源头认识佛陀,是了解佛法及其修学纲领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由于佛教传播中的种种因缘,导致很多误解。但在今天这个时代,资讯的发达也给佛教传播带来无量方便。弘扬大乘佛法,需要更多人的参与,需要青年一代的参与和努力。
  如来家业,似轻轻道来。殷殷嘱咐,拳拳之心。尼连河畔,佛陀发现那湮没的古道;祖师大德,舍身护法,令正法传续至今;而今,古道微茫,正法式微,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觉醒文化,让正法传递。

创造清净的世界

  西园,夜深。济济一堂的学子,有的踊跃提问,有的专注聆听。
  有人问,都说人生是一场梦,可现实世界如此真实,我如何才能区分真实和梦境?法师答:我们所经历的就是梦中的影像,只有当我们醒来,才能看见真实。
  有人说,在家修行,靠什么标准来衡量,是舍利子还是死后被人敬仰?法师答:修行,可以用当下的生命来检验,而不是一定要到死后。生命是缘起的,有正面和负面的力量,通过有效的修学,很快就能看到内心的烦恼减少,看到智慧慈悲的增长。
  有人心怀理想,说我发心通过禅意文化让国外更多人了解佛法,应该怎么做?法师答:要有发心,也要有能力,有学识。通过不断学习,将中国文化最精微的精神传递出去。
  有人坦诚说,我天生爱怀疑,应该如何处理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法师答: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通过深入观察和思维,逐步理解乃至接受。人渴了,不要因为不能一口喝干井水,而一口水也不喝啊。
  ……
  慈悲的心,没有疲厌。智慧的力量,将一个个问题轻轻拈来,逐一化解。面对学子们纷繁的问题,法师始终淡定自在,如在山中,坐看云起。
  他说,我们这个时代问题很多,很多人迷失了自己。但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需要更多人看到佛法对社会的价值,参与智慧文化的传播,一方面成就自身的生命成长,一方面改变环境,让世间有更多的光明和希望。
  他说,世界越来越危脆,如果人心得不到改善,谁想过好都不容易。大乘佛法揭示,每个生命内在都有清净的种子,我们要将其开显,创造清净的世界。
  如凉风吹散心中的浮云,那虚空般广阔的心灵,因为有了光,而明朗了。

  入夜西园,人散去。梵音鼓声,响彻天宇。
  年轻的心,得此际遇,座下问法,叩问生命的真相和意义。虽然此夜开花之会,亦当成梦境。然而,在每一颗心灵播下的光明种子,将导向生命的觉醒。
  山门外,河水不息地流淌着,载着千百年来祖师大德的道心和愿力,静静地守护着这一古老的姑苏选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