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书梅、观帜     图 | 颜基忠、胡健、张根深

  久旱逢甘霖,酷暑降清凉。
  7月1日,济群法师飞临长沙。
  这是行者第三次造访这座千年古城。
  凌晨,烈日炙烤数十日的长沙城喜迎阵雨。
  法师受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之邀,在第29期湖南践行国学公益研修班和颜爱民教授对讲——《如何破解企业或事业发展中的困惑》。

为谁辛苦为谁忙

  颜爱民先生,中南大学教授、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创办者兼理事长、人极书院执行院长,多年来坚持举办各类国学活动,影响无数家庭。
  甫一落座,颜教授开门见山:创办国学践行公益基金会,旨在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再去引领更多人践行国学传统文化。但是,很多企业家和做事业的人,都会有一些困惑。有的地位越高,财富越多,越难有幸福感,为什么?
  干事业,做企业,都是为了幸福。
  法师说,追求幸福是很多人的人生目标,但究竟怎样才能过得幸福呢?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幸福的定义很简单,立足于需求的满足,需要什么,得到就幸福了。但是随着物质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很多人钱包鼓起来了,幸福指数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幸福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物质只是其一,幸福感其实就是一种满足感。
  法师直指人心:人的欲望小,容易满足,就容易幸福。当我们内心无压力、无焦虑、无烦恼时最开心、最幸福。反之有压力,有烦恼,被情绪所掌控的时候,没有了幸福的心情,也失去了幸福的能力。心越单纯,越容易幸福。幸福与物质有关,但获得幸福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这才是决定幸福的关键。人心有两个层面:一是无明和烦恼,另一个层面就是佛性,幸福不是来源于外在条件和物质,而是内心的觉性,这才是产生幸福的源头活水。
  “世界上的人除了生存,基本上都在追求三种感觉:重要感,优越感,主宰欲。如果停留在追求这三种感觉上,就会活得很辛苦。”
  “人的存在需要一种价值感,社会责任感也代表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当你能满足这种价值,就会比较容易幸福。因为利他的同时能弱化我执。我执一旦弱化了,烦恼就会减少,内心会更慈悲、更柔和。”

谁在辛苦谁在忙

  济群法师侃侃而谈,颜教授代众请问:为什么人要为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和主宰欲打工?
  “问得好! ”法师抚掌,“人为什么要追求这三种感觉?我执。我执是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重视这三种感觉的人比别人辛苦。”
  但为什么还要追求?因为无明,缺乏人生大智慧。每个人都重视、在乎自己,都以自我为中心,但究竟什么可以代表我?身体?身份?相貌?名声?它们与我的关系并不是永恒的。所以生命最大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认识你自己。
  法师毫不拘泥,请出了篆刻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这句名言。法师又指出,佛法讲无我,并不是否定“我”的存在。佛法只是否认对自我的错误认知。

  到底忙什么?

  法师直指现实:很多企业家只关注现实价值,总想赚更多的钱,把企业做得更大,但往往容易生活在焦虑、恐惧中。一旦了知生命的真相,就会对生命产生敬畏,从而努力去改变。佛教认为生命像一条河流,从无穷的过去延续到现在,又从现在延续到无尽的未来。衔接现在与未来的关键就在当下,只有把当下做好了,未来才有希望。
  当下如何做好?
  带着佛教的无我利他之心经营企业,思虑到不善心、不善行会给生命带来的不良后果;而善心、善行会给生命带来良好的持续性的发展。如果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正向的、积极的、善良的,我们生活的社会也将越来越美好。
  有大智慧才会对生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长远利益的行为一定是立足于生命的视角,主动选择如何存在。我们都可以在实现现实价值的同时,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终极价值,因为每个生命本身就具备实现这种终极价值的潜能。
  如果每个企业家都能以实现这个终极价值为目标,相信所有企业或事业中的困惑都会迎刃而解。
  一位是弘法三十年不辍的高僧,一位是湖湘文化沃土孕育出的知名学者。两人谈笑风生中,智慧的话语有如雨滴,滋润着在场500多位企业家、白领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心灵沃土。生活中的种种热恼,事业中的层层困境,不觉间已乘风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