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8月4日法师专题讲座

文│慧忠、道枫    图│弘贵、慧愉等

  8月4日上午,富泽龙城。济群法师应当地家庭指导促进会的邀请,作《佛法对心理问题的解决》专题讲座。
  讲座开始,济群法师先从家庭讲起。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以修身为本,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可以建设和谐家庭,也能造福社会。
  眼下,人们似乎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物质可谓应有尽有。但这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躁动时代,追溯内心深处,仿佛又陷入心灵困境,这种困境来自何处?佛法对心理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济群法师从佛法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

认识佛法,了解东方心理学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汉朝之后儒释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法师从历史文化层面分析到,佛教虽作为外来文化,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早已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
  当代社会,物质问题解决了,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尤为严重的是人的心理和精神问题。西方心理学越来越盛行的今天,心理学家们广泛地吸收佛教思想,并普遍认识到佛教心理学比西方心理学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更为透彻。
  “儒以治世,道以养生,佛以治心。”

自古以来佛教就承担了心理治疗的角色,从根本上帮助人们去认识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佛法博大精深,卷帙浩繁,早在两千多年前对潜意识、唯识就有了丰富的理论。有关佛性的思想也告诉人们,人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具备这种能力。因而,佛教也被称为心性之学、东方心理学。

认识佛陀,建立生命自信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做事、为了财富、为了地位,一味地向外追求,从而忽略了对自己心态和人格的重视。法师告诉大家:“你是什么,比你拥有什么更重要!”是什么,代表自己拥有的心态和人格;而拥有什么,只代表着外在的财富和地位。人格是感受幸福的主体,没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就不会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财富和地位是外在的东西,而心态和人格是生命内在的东西,是代表着自己的存在。
  传统文化倡导人们追求“三不朽”的人生,即立德、立功、立言。这种追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成为有德的君子,进一步成为圣贤;二要成为有价值的人,更好地去造福社会。其中,立德就是指人格的完善。高尚的道德,古人称之为“美仁”,这与佛教思想不谋而合。佛法的修行就是让人能够像佛菩萨一样,具有无限的道德、无限的智慧,从而更好地去利益社会。
  佛教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
“贪嗔痴”
三种病毒,各种心理疾病都由这三种病毒演绎出来的。痴,是无明、迷惑,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世界,更看不清生命的真相。当期待与事实的真相不吻合时,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佛法修行就是要根除这三种病毒,但西方心理学只解决这三种病毒所导致的部分症状,这是佛法和西方心理学在解决心理问题时的不同之处。
  佛陀既有圆满的人格,也有慈悲和智慧的生命品质。慈是与乐,悲是拔苦。事实上,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为了成就佛陀那样的生命品质,无限的智慧能让人究竟解脱烦恼;无限的慈悲能让人关爱并帮助一切众生。生命原本就具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负面的力量,一种是正向的力量。佛法的修行就是要把所有的正向力量开发出来,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这就是建立生命的自信。

找到根源,息灭病痛

  佛法的每个宗派相当于一个个心理学的流派,但它们又有着共同的核心,即四谛法门。四谛法门就像医生看病一样,有四个环节:一是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即是苦谛;二是要了解生病的原因,病根在哪里,为集谛;三是了知疾病治愈之后是什么样的,就是灭谛;四是道谛,即是彻底医治疾病的方法。
  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的问题。每个生命都有永恒的困惑,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我是谁?究竟什么代表着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有的哲学家、宗教家,要解决的都是这些问题。
  除了这些永恒的困惑,对现实中的问题如果没有智慧的认识,一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比如,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休息能力,每天被各种资讯不断诱惑,心没有办法静下来。
  法师层层剖析,告诉大家,息灭内心的躁动后,就能让心回归到自然的状态;心安静下来后,就能体会到生命的宁静之美。

认知,决定了自己的世界

  认知就是认识,即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法师指出:“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了世界对我们的影响。”
  盘点一下烦恼,会发现每一个烦恼都有一个具体的事件。每个人产生的烦恼是不一样的,看法、设定、执著也不一样。佛法让大家学会从因缘因果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智慧地处理问题,不要被第二支毒箭射伤;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不活在自己的设定和期待中,要用缘起的眼光看问题,要跳出自己的认识,更要跳出设定、期待和执著。不以自己为中心,任何事情发生后学会检讨自己,学会为对方考虑问题。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进而能够慈悲地认识他人。
  《金刚经》一方面让大家积极地入世,但在入世时不要陷入两种执著,一是对自我的执著,不为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和主宰欲这三种感觉而奋斗;二是对事情的执著,应认识到一切都如梦幻泡影,用超然的心态做入世之事。
  法师用VR系统形象地说明,戴上VR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佛法的修习正是来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认知,使自己的认知符合世界的真相。

专注,培养内心的观照力

  学会专心地走路、吃饭,培养自己的正念,禅修是训练专注力的最佳途径。正念禅修就是帮助心获得自主能力,不再受控于各种想法和情绪,同时也能让人减少压力。
  法师建议大家多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造就健康的身心。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最好的投资。
  讲座结束,济群法师智慧解答了听众们的提问,笑声和掌声阵阵响起。一顿精神大餐,令众人心开意解,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