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月朗照,安住当下

    如果能认识内在的心月,安住于此,即使起心动念,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困扰。但如果不能体认心月,而是活在云彩中,就会被念头左右,被遮蔽本心。  查看全文>>


  • 定课中如何安心

    当我们的思维全面而深入,再观修时,佛陀的形象就不再单薄。那么,心关注这个影像时就不会散掉,不会跑到其他念头中。可以说,对佛陀功德的思维越清楚,对心的“吸引力”就越大,越容易持续、稳定地专注。  查看全文>>


  • 慈心的修行

    想让《慈经》真正成为慈心的修行,必须了解经文内涵,改变固有认识,再辅以相应的观修和实践。以下,从七个方面介绍《慈经》的修习重点...  查看全文>>


  • 正念禅修的要领

    这就是《坛经》所说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是超越念头的心;无相,是说心如虚空般无形无相,不以任何形象存在;无住,是说心朗照无住,不以万法为侣,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查看全文>>


  • 正念与三级修学

    心灵世界是一个生态系统。正见及皈依、发心、忏悔、持戒的作用,就是改造整体环境,使之得以清理并达到平衡。在此前提下,再来训练专注就容易了。所以我们前期所学的这些,都是契入核心的助缘。  查看全文>>


  • 八步骤三种禅修

    对八步骤的概念,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但具体怎么运用?并不是人人都很清楚了。其实,八步骤就是一种方法论。简单地说,就是把书本道理变成生命品质的方法。其中,包含了从理解法义到思考人生、形成认识,进而落实心行、改善生命品质的过程。不仅是一套有效的修学方法,同时还蕴含着学佛所要达到的结果。  查看全文>>


  • 解脱心理学

    佛法自古就被称为心性之学,简称心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心理学”。我们知道心理学有不同流派,如果要给佛法加个定义,就应该是“解脱心理学”。那么,它和世间心理学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查看全文>>


  • 修行是一种正确重复

    经行系列开示21至44——修行关键是有正确方法,就像我们回家,必须找到回家的路。其实,觉醒的家并不远,只是因为我们不认识,总在走错,才使这条路变得遥不可及。现在我们已经找到方向,就要付诸实践,不断熟悉。  查看全文>>


  • 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

    经行系列开示1至20——我们每天有很多时间在走路,但多半是在散乱放逸中,在各种想法中,无法安住当下,保持觉知。经行,就是让走路成为正念禅修的训练。包括平时的吃饭、做事、待人接物,都可以成为培养正念的助缘,以此训练专注力和觉察力。  查看全文>>


  • 正念为食

    每一次吃饭,都是我们培养利他心、慈悲心和正知正念的修行机会。在吃饭过程中,要带着一份专注和觉察,安住在吃饭的当下,对当下的每个动作、每种心理状态都清清楚楚。只要反复训练,一定会感受到修习正念的利益。  查看全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