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系列开示·1-20

济群法师

  缘起:在《一条道路,九种禅修》中,正念禅修是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大家正确用心,济群法师多次在西园寺带领常住义工和各地学员经行,每次都会作简单开示。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将陆续发布。

【一】

  如何让正念贯穿到修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需要特别训练的。无始以来,我们一直随着串习生活,不断训练凡夫心,使生命在轮回中流转。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以正念替代妄念,以觉知替代串习。
  我们每天有很多时间在走路,但多半是在散乱放逸中,在各种想法中,无法安住当下,保持觉知。经行,就是让走路成为正念禅修的训练。包括平时的吃饭、做事、待人接物,都可以成为培养正念的助缘,以此训练专注力和觉察力。
  修行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怎么发心,怎么用心。所谓发心,就是发菩提心。这不是一个口号,而要成为发自内心的愿望。所谓用心,就是时时处处都能保持正知正念,使之渗透到生命的每个角落。
  这种发心和用心是一以贯之的。虽然做的事不同,但都要以菩提心为统摄,并在每个当下培养用心习惯。通过对专注力、觉察力的反复训练,使心逐步清净。在此基础上,才能生起观照,开启智慧。这种智慧是我们本来具足的,只是被无明、烦恼所遮蔽,被放逸、散乱所干扰,必须通过训练来排除遮蔽和干扰。
  经行,一方面是训练专注,要心无旁骛地走路;一方面是训练觉察,在走路过程中,对抬腿、迈腿的每一个动作都清清楚楚。如果内心打妄想,也知道自己在打妄想,但不随着妄想去,知道了,就把念头拉回当下。不进入过去,也不进入未来,只是安住当下,保持觉察。
  我们不仅要在特定时间,以特定方式训练,还要将这样的用心习惯运用到平时所做的一切事中。因为我们要训练的用心是一样的,要培养的能力也是一样的。
  每天行禅前先发愿,最后再回向。现在大家和我一起发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身心怡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20190328

【二】

  共修、经行、过堂,都是修行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建立如法的生活,而不是随顺串习,不知不觉地过着。
  但战胜串习是不容易的,如果只靠个人力量,就像一人与万人敌,力量悬殊。这就需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通过每天有规律的训练,形成互相增上、互相加持的氛围,才能提高胜算。大家都是来这里修行的,要有共同的发心和用心,成为菩提路上的伙伴,对治烦恼的战友。
  如果不注意用心,即使在道场做很多服务,还是会带着串习,处在散乱、放逸、懈怠中,那样的话,即使培植了一点福报,但和修行未必有多少关系。
  修行,必须时时调整发心,处处训练用心。没有一定功夫的人,在世间的工作生活中,是很难用得上力的。我们来到寺院,如果没用好现有条件,没能用功办道,不过是换个地方过日子,但本质上没什么差别。那就太可惜了。

——20190401

【三】

  正知正念,是走向觉醒的关键。凡夫都是以无明为基础,每天在给妄想打工,给贪嗔痴打工。只有正确地发心并用心,以有限的生命精进修行,才不辜负暇满人身。
  经行,是训练用心的重要方式。同时还要发心,观想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走,而是带领无量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如果每一步都能保持正念,都能发心利他,那么,每一步都是走在觉醒路上。
  其实禅修并不复杂,关键是不断训练,让心持续、稳定地专注。
  什么是专注?经行时,世上只有一件事,就是走路;过堂时,世上只有一件事,就是吃饭。专注的同时,还要对每个动作清清楚楚,并尽可能地保持这种清楚。这个看起来很简单,但坚持去做就会受益。事实上,这也是开智慧的关键。
  一切修行,最终都要汇归智慧和慈悲。心灵觉醒之路,就是训练这两种能力——正念是开启智慧的训练,利他是成就慈悲的训练。

  ——20190402

【四】

  无明的生命是没有品质的。学佛,要成就有品质的生命状态。这就离不开训练。
  经行,是通过专注行走,培养心的专注、宁静、清明、觉察,进而将此带入生活。如果时刻保有这种状态,生命就会变得高贵,变得庄严,变得有力量,那么修行的希望就大了。
  我们对《一条道路,九种禅修》的落实,要从经行开始。这不仅是在训练一种用心习惯,也是在培养一种用心能力。有了这样的习惯和能力,才能在每个当下都知道怎么用心。

  ——20190423

【五】

  我们每天会做很多事,学佛前如此,学佛后同样如此。在做事过程中,我们习惯把心放在事上,很少观察自己的心。这种对事的执著,形成了种种串习。虽然我们现在开始做佛教的事,做服务大众的事,但依然会带着以往的惯性,在不知不觉中成就凡夫心。
  真正的修行,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是要改变轮回的用心模式,建立和解脱相应的用心模式。从用心模式的改变,到用心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绝不是说,每天花一两个小时训练正念,其他时间依然随顺凡夫心。那是不解决问题的。
  改变凡夫的生命状态,必须从改变用心习惯开始。首先是通过经行修习正知正念,然后把这种状态延伸到行住坐卧、待人接物,在生活的每个当下修习正知正念,修习和解脱相应的心理。如果不改变,就意味着,我们每天还是在轮回轨道。
  这样一种修行其实不难,关键是持之以恒,时时处处都在培养专注的心,觉察的心。所谓专注,就是做每件事的时候锁定目标,心无旁骛;所谓觉察,就是对身心状态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此刻的起心动念。这种安住和清楚,能让心宁静而清明,让生命更庄严,更有质量,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20190425

【六】

  同修班学员应该都学过《一条道路,九种禅修》。我们过去比较熟悉的是修学之路,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认识心灵觉醒之路。事实上,闻思法义正是为心灵之路服务的,是为正式上路提供地图和引导。只有落实到心行,才意味着,我们真正走上了成佛道路。
  这就必须培养两种心理:一是菩提心,通过利他成就慈悲;一是和解脱相应的心理,通过正知正念,开启内在觉性。这种修行并不神秘,也不是那么遥远,只要训练得法,当下就有能力去体验这样的心,进而将之延伸到一切时,一切处,使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可以用来修习慈悲和智慧。
  经行就是这样的训练——把心带回到当下,不活在过去,不活在未来,也不想着任何事,全身心都专注于走路。
  当我们走路时,这个世界只有一件事,就是走路。同时,对走路过程中抬腿、迈腿、落腿、换腿的所有细节清清楚楚,对当下的所有感觉和心理活动保持觉察。带着这种观照力走路,就是智慧的修行,解脱的修行,迈向觉醒的修行。
  平时,我们在无明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忙来忙去,胡思乱想。这样的做事,不过是在延续贪嗔痴的串习,会将我们导向轮回。如果不想继续轮回,就要培养正知正念,获得内在的观照力。未来,正知正念将成为三级修学的重要修学内容,通过这一方式,引导我们将所学法义落到实处,从观念的禅修、心态的禅修进一步提升到生命品质的禅修。
  接下来正式经行。我们要按刚才所说的用心,同时观想,自己正带领尽虚空遍法界的无量众生,一起走在觉醒路上。这样观想,就能在修习正念的同时,落实菩提心的修行。

  ——20190502

【七】

  修行最重要的是在心地用功,而不仅仅是看我们做什么事,过什么生活。表面看,我们在寺院过着清净的日子,生活方式和做事内容都不同了,但如果不注意发心和用心,依然是轮回串习的延续,依然是在成就凡夫心。对此,我们要保持警觉。
  经行是改变发心和用心的方式之一,以此训练专注和觉察,其特点在于简单、直接、容易上手。通过经行找到感觉后,还要进一步把这种用心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修行不是停留在某种形式,或某个时段,而是要让它成为用心习惯,时时处处都能这样去做。

——20190607

【八】

  我们经常说“活在当下”,什么是当下?怎样活在当下?是有技术含量的。生命就像河流,各种心念的延续,导致生命的延续。这种延续带着强大的惯性,就像汹涌的波涛,让人裹挟其中,身不由己。
  在心念的瀑流中,我们每天浮躁忙乱,不得安宁。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如果不加以改变,未来仍将如此,就像《三主要道》说的“常被四瀑流所冲,难阻业绳紧密系”。这种由无明、我执、业力导致的轮回延续,是很难挣脱的。
  我们加入三级修学,由闻思佛法,认识到轮回的虚幻,认识到轮回本质的苦、空、无常、无我。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摆脱轮回、不再随波逐流的方法——把心带回当下。
  怎样才能活在当下?经行,就是安住在每一步,不在过去,不在未来,只在此刻。当心静下来,对走路的动作、身体状态及心理反应保持觉察,会有一种清明的力量。这种力量离不开止的训练,离不开对三宝的信心,也离不开通过修学获得的佛法正见,这是让心安住的重要助缘。

  ——20190608

【九】

  每天要吃饭,色身才能成长;每天要修行,法身慧命才能成长。
  真正的修行,是重装生命系统,将轮回系统替换为觉醒的系统,而不只是给原有系统打个补丁。这就必须把修行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习惯,变成我们的人格。如果不能从发心和用心下手,虽然做了很多事,但发的是凡夫心,用的是凡夫心,最后成就的还是凡夫心。忙来忙去,都不是修行应该带来的结果。
  我们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道场负责、对众生负责的态度,认真修学。只有修学上去了,才对得起自己的暇满人身,也对得起寺院创造的环境。一旦掌握正确的发心和用心方式,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就意味着,生命的每个当下都在修行,还担心修不好吗?

  ——20190609

【十】

  我们的心每天都在串习中,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不是陷入事情,就是陷入情绪和想法。因为无明,所有过程都是不知不觉的,不知不觉地制造了很多妄想,也不知不觉地制造了很多情绪。这些妄想和情绪的累积,构成了生命的存在。
  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我经常说,很多人的存在就是一大堆混乱的情绪,再加上一大堆错误的想法。这种生命是没有质量的,如果任其发展,未来还是这样。如果想改变生命,就要通过禅修,把心带回当下,感受此刻的清风,感受当下的天地,感受周边的一切,同时也感受自己的存在。这种感受能力,来自生命内在的了了明知的心。但这颗心蒙尘已久,需要通过训练才能认识它。
  只有认识当下的心,生命才能自主,才能摆脱混乱局面。所以我们要用好现有的暇满人身,这是改变生命的重大机遇,难得易失。一旦失去,又是长劫轮回。未来生命会是怎样,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有品质地活着,活在当下,活在觉醒的状态、正念的状态、无我利他的状态。
  我们要珍惜这样的修行训练,这对生命意义重大。

  ——20190610

【十一】

  走路,我们今生已经走了几十年。而在过去生,不知走了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无尽轮回中,我们一直都在走路,但走的是轮回路。为什么是轮回路?因为我们有一颗轮回的心。
  路在哪里?一般人都认为路在脚下。其实,路在心里。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生命路线。因为我们带着轮回的心,所以一直徘徊在轮回路上,从无尽的过去,一生又一生,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走到现在。
  我们的生命是无明的,不能自主的,只是随着串习,在六道不断沉沦,经历种种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未来的路走向何方?止禅和观禅就是帮助我们获得解脱的力量。虽然这种力量一直都在,但要完全开启并改变生命现状,并不容易,因为无始以来的串习根深蒂固。所以我们知道用心方法后,还要不断训练,否则仍会力不从心。
  修行就是摆脱错误、重复正确的过程——复杂的问题简单做,简单的问题重复做。
  每种心念都是在重复中完成它的累积。我们要培养正知正念、无我利他的力量,同样要通过不断重复来强化。经行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只要用心修习,随着正念的增长,生命将越来越自由,越来越自在。

  ——20190611

【十二】

  在夕阳西下的此刻,我们一起回到当下。当下是最美好的,在这里,可以引领我们走向觉醒,从有限的生命通向无限。
  在生命长河中,我们有种种妄想,种种情绪,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却很少活在当下。我们的生命被一大堆混乱情绪和错误想法所推动,同时还在不断重复并累积这样的情绪和想法。这种不能自主的状态,是看不到未来的。
  要改变毫无质量的生命状态,就要回归到当下。经行就是回归当下的训练。此时此刻,世上只有一件事,就是走路。在走路过程中,要专注每一个动作,知道我在走路,我在抬腿,我用左腿,我用右腿……内心有任何反应,都会清清楚楚。只有专注当下,才能产生明晰的觉察力,改变不知不觉的生命状态。
  这个清楚的力量,是从无明到明的关键,也是通向觉醒、智慧的关键。我们平时的心太散乱、太混沌了,所以不断地制造妄想、烦恼和情绪。一旦培养这种力量,就能主动地选择生命,自觉地改变生命。
  有了正确的发心和努力,沿着佛陀为我们指引的道路,生命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佛菩萨是从这条道路走来的,历代祖师也是从这条道路走来的,我们只要去实践,也能走上这条道路,而不是虚无缥缈的说法。

  ——20190614

【十三】

  很多人通过三级修学,通过八步三禅,对生命的意义已经非常清楚,也具备一定的人生正见,生起了出离心乃至菩提心,但平时对内心还是缺少关注,缺少管理,还有很多微细的烦恼在不知不觉地影响我们,使我们对情绪不能自主。所以在《一条道路,九种禅修》中,我们特别提出了正念的禅修。
  首先是训练专注,让心静下来,变得清明。经行,就是把心带回当下,专注地走路,同时对内心保有觉察,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走路,也知道怎么走。有了这种观照,我们就能看清当下的心念和影像,进而以佛法正见处理,使之弱化,并最终被空掉。而不是在念起时陷入遍计所执,被心念和影像所干扰。
  这样,生命就会从不知不觉,走向了了明知;从不能自主,走向自主自在。所以,正念禅修将是我们重要修行方式。同时,我们还要发起广大愿心,观想自己带领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走在觉醒路上。带着正确的用心,每一步,都是走在成佛路上。

——20190615

【十四】

  复杂的问题简单做,简单的问题用心做,重复做。
  凡夫心是通过不断重复积累而成的,其重复构成了轮回串习,也蕴含着心灵因果。我们平时关注更多的是外在因果,很少关注心灵因果,其实后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外在现象发生后,很快就会过去,但心灵因果会在生命中不断累积,形成业力和串习。
  在无尽轮回中,我们一生又一生,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在业力和串习的推动下,随波逐流。虽然每天在做不同的事,有各种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但所有行为背后的凡夫心基本一样,都是以无明为基础,以贪欲、需求、执著为基础。
  这种累积使我们在轮回中饱受痛苦。要改变串习,建立正向累积,必须调整发心,带着正念去做每件事。经行,就是在走路这种简单的方式中,训练用心。我们不要以为,这种用心很平常,也感觉不到它有多大威力。事实上,这种积累非常重要。有一分正念,就有一分自在。假以时日,随着正知正念的力量不断增长,生命将越来越自在。

  ——20190616

【十五】

  从早到晚,我们会面对各种环境和事务,同时会面对内在的心念瀑流。如果缺乏观照,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情绪、想法和串习。这些心理的累积,决定了未来生命的发展。因为无明,我们总是在身不由己的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一生又一生。在这样的轮回中,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尽头。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直面自己的心。学佛不只是在于,学了多少道理,做了多少事,最重要的是每天发什么心,用什么心。如果没有管理内心的习惯,在心念瀑流中是不能自主的。我们做不了心念的主人,就意味着,做不了生命的主人。
  每天的此刻,我们把心带回最美好的当下。从经行开始,学会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我们让心安静下来,同时也让自己的世界安静下来。这样才会生起观照力和觉察力,才能走出妄念的瀑流。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当然,经行只是修行的方法之一,不是唯一,也不是全部,还需要把这种用心方法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90619

【十六】

  生命就像河流,从无尽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在这条轮回之河中,以无明为基础的心念串习,不断延续并累积,形成强大的力量,使我们身不由己地被推动,不知走向何方。
  这条河流似乎是恒常的实体,从“我”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便存在,然后逐渐壮大。这就使我们产生坚固的我执——这是我,我在穿衣,我在吃饭,我在走路,我在做事……进而,我们还会对此产生恒常的法执。
  这种我执和法执来自无明,来自我们对世界的错误认识。而这些认识又在强化我们对世界的偏见,形成烦恼的串习,业力的瀑流。这就是惑业苦的人生。想要打破轮回之链,必须以智慧观照当下的五蕴色身。我们通过三级修学学了很多法义,知道因缘因果、无常无我,知道缘起性空、诸法唯识。但有没有以此观察自己的五蕴身?有没有用这些见地面对每件事、每个人及生命的每个当下呢?
  我们虽然学了很多道理,但往往还是带着串习在看世界,这是必须改变的。首先通过闻思建立无常无我的正见,然后通过八步三禅,完成观念到心态的改变。很多人在观念改变的过程中,已经解决了粗重的烦恼,但尚未触及微细的烦恼,及无明滋长的串习,也就无法动摇自性见。
  所以我们要通过止禅获得专注力,然后修习观禅。四念处的修行,就是以“身受心法”为所缘,通过对身体、感受、心念和一切法的观察,亲见无常,体认无我。
  我们的色身由各种零件组成,然后由心念推动身体,形成动作。每个动作中,包含已经发生过、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几个部分。当一个动作发生,其实它已经不存在了。就像昨天发生的事,它在哪里?发生过了,其实就过去了,并不是常恒不变的。正在发生的动作,包括发生的时间、动作,还包括物理到心理的诸多条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解构,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动作。就像一辆汽车,必须具备轮胎、发动机等条件,才有汽车和汽车的运行。
  行为也是同样。我们通过对五蕴的观察会发现,走路只是一系列的动作和过程,只是条件关系的假相。当我们这样观察时,就不会感觉是“我”在走路,不会在走路的当下陷入对自我的执著,对走路过程的执著,对与之相关的各种心念的执著。
  你会发现,每个动作的当下,刹那刹那地产生,消失;产生,消失……每个当下,每个动作的本质都是空性,了不可得。当我们在经行过程中,摆脱对自我和动作的执著,就有能力在每个当下去体会空性。当我们能这样用心,走路既是止的修行,也是通达空性的修行。

  ——20190621

【十七】

  我们以为自己活在现实中,其实是活在念念相续的心念中。各种想法和情绪决定了我们对人生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
  凡夫的生命是以迷惑、烦恼、贪嗔痴为基础,从本质上说就是痛苦的,是在不断地制造轮回。要改变这样的生命状态,必须从改变内心入手。
  我们在三级修学中学了很多法义,能以佛法智慧来观察世界,指导生活,很多感性、无谓、粗重的烦恼已经减少。但在心相续中,无明、妄念的力量依然在作用。真正的修行,就是要重新选择并改变我们的心念。
  选择心念,就意味着重新选择我们的世界,重新选择生命的未来。怎样改变?要学会培养正知正念。正知正念在哪里?就在每个当下。只是常人都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引发妄知妄念,使生命处于颠倒妄想之中。
  经行是培养正知正念的有效方式。我们每天都要走路,这是生活中最简单的运动。但我们虽然走了几十年路,可能很少去注意,每天走路时,腿是怎么抬起,又是怎么放下的,是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因为心往往不在当下的走路上,而是想着过去的事,想着未来的事,想着身边各种各样的事。
  正知正念的训练,是把心带回此时此刻,学会专心地走路,只是走路。当心静下来了,我们才能对自己的动作和心理状态清清楚楚。这是内心本来具备的明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是开启智慧的重要前提。
  用正念走路,当下就是修行。每一步,都走在觉醒路上。

  ——20190628

【十八】

  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在吃饭,在走路,在待人接物……如果不能把生活变成修行,不能于一切时用功,就会不自觉地顺着贪嗔痴串习,在轮回瀑流中,在生死业海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一生又一生。
  如果想要解脱,就必须改变串习,把心带回当下。让心像镜子一样,感受周边的一切,感受蓝天,感受白云,感受清风……所谓“心如明镜”,就是让山河大地都能如实地映现其中,不取不舍,不增不减。
  当心没有落入念头、情绪、串习时,就能对一切了了明知,但又无所住,不粘著。这就是正遍知,是大圆镜智。
  心本来具有遍知的功能,只是因为我们缺乏认识和训练,同时也因为串习无比强大,才被困在妄念的牢笼中,以为眼前那一点就是全部天地。
  怎样改变这个状况?首先要通过止禅,让心在妄念瀑流中停下。就像水,从动荡归于平静,才能恢复原有的照物功能。当内在的观照力生起,不再被妄念遮蔽,世界才会无限开阔。
  禅修,是在每个当下训练这种能力。通过反复训练,生命就会越来越自在,对修行就会越来越有信心。
  我们来自法界,同时也走在法界之中。

  ——20190718

【十九】

  凡夫心就是一大堆混乱情绪,加上一大堆错误想法。这些情绪和想法,代表着以无明为基础的生命积累。
  所谓无明,就是不知不觉。我们对自己的错误观念不知不觉,对念头的来去变化不知不觉,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制造了种种妄想、烦恼、业力,形成轮回的瀑流。在这无尽的瀑流中,我们被裹挟着,对生死不能自主,对命运无计可施。
  何去何从?通过修学,我们看到轮回的本质是痛苦的,如果不从中出离,烦恼是没有止境的。
  怎样走出轮回?在我们生命中,本来具有明的力量,觉醒的力量,解脱的力量。这种力量不在别处,就是自家宝藏,关键是从每个当下去开启。所以我们要把心带回当下,以专注代替散乱,以觉知代替不觉。当心没有落入情绪、妄想时,我们就能明明了了地觉知一切,觉知天地,觉知阳光,觉知行走的每个动作,但不带任何分别,更没有丝毫粘著。
  经行就是对专注的训练,是止禅的重要基础。进而还要导向观禅,开启内在的明性和观照力,让蒙尘已久的心变得清明。

  ——20190720

【二十】

  我们每天生活在天地间。相对无限的宇宙,生命是渺小、短暂而微不足道的存在。在这样的生命中,唯有心,像虚空一样,无相、无限、无所不在。可以说,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
  但无明就像遮蔽天空的乌云,使人无法认识本心。我们看到和在乎的,往往只是眼前那一点。伴随这些影像,又会引发种种妄想,进而执著这些影像和妄想,陷入二元对立的世界,烦恼由此产生。然后,我们还会带着这些妄想和烦恼去生活,去看世界,制造更多的妄想和烦恼。这就是心念的轮回。
  在不绝如缕的妄念中,我们迷失了自己,变得狭隘、对立、身不由己。如何改变这一状态?就要回归本心,认识到影像的本质是空性,心念的本质是空性。当我们带着这份智慧观照去照破影像,才不会被影像干扰,才能在每个念头的当下获得自在。
  这就需要坚持训练,通过止禅获得专注力,通过观禅开启观照力。当迷惑和烦恼日益减少,智慧才能显现,生命才能自在。进一步,我们还要发心带领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以这样的愿心经行时,我们的生命是宁静的,庄严的,有力的,就是在向佛菩萨品质靠拢。

  ——2019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