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京语言大学听导师开讲《玄奘的精神》有感

  文/净秋

  位于学院路上的北京语言大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和许多留学生心中,是当之无愧的翘楚。2016年夏天,这所大学再次承办了孔子学院外派教师培训。为使这些中华文化的使者们能够在品德和业务能力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校在这次培训中开展了“与名师对话”的系列讲座。8月2日,他们迎来了济群法师。
  当天早上7点多,当晨光曦照校园时,学校的志愿者和义工们就已经活跃起来了。讲座开始之前,北语的学生们商量着:“能不能请法师录一段给大家的寄语?他会不会答应呢?”8点半以后,法师穿着一袭灰色的僧袍飘然来到接待室。面对学生们的请求,法师爽快应允。随即,他就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现状和东方文明的特点,提出“了解智慧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观点。法师的寄语令学生们耳目一新,大家兴奋不已,待法师走出房间后,他们纷纷说:“法师原来这么随和啊!”
  其实,一个月前,法师曾在这所学校做过《玄奘的精神》的讲座。此次,同样的主题,针对外派教师们的需要,法师将《玄奘的精神》讲出了新的高度。
  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一名文化使者,玄奘大师的身上有着勤奋好学、淡泊名利、为法忘躯和无我利他的精神实质。
  随着近年来《玄奘之路》纪录片、《玄奘西游记》讲座等系列作品的问世,人们渐渐了解到,玄奘并不是那个我们心目中《西游记》里善良而没有主见的“唐僧”,而是一位备受中印两国尊重的高僧。
  通过济群法师的讲解,我们进一步明白了,是什么让他如此勤奋好学?是什么让他淡泊名利、为法忘躯,翻译出一千多万字的佛经流传于世?
  首先,因为他认识到文化对人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人是文化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佛教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命归宿的问题、什么代表着自我的问题,以及生命的意义等西方哲学关注而又讲不透的问题,而且佛教通过禅修可以究竟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智慧的文化非常可贵,它可以帮我们完成生命的自救,解决所有因为这些问题而引发的、几千年来通过物质文明未能解决的困惑和烦恼。
  玄奘看到了这样一种智慧文化对人类的价值,为了千千万万人能够踏上这条探寻生命真相的道路而降伏心魔,成就道业,他将自己的全部生命都用于传承这种文化。
  今天,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和了解东方的智慧文化,知道它对于人类的价值,自然我们也能够充满自信地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从13岁破格出家,一直到在陕西玉华寺圆寂,玄奘用他璀璨的一生选择和传承了这样一种文化。通过法师的讲解,千年后的我们仿佛与玄奘心意相通。
  有人问:在实际操作上,如何才能更好地向西方人输出我们的传统文化?法师善巧地给出答案:西方哲学对世界本质和对自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各种疑问,佛法的《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里都有解答;能够让心静下来的禅修是西方人所向往的;而我们的传统中医也有着他们所需求的答案。充分学习和了解东方文明,在传播的时候便可以完全自信!
  讲座后,一位男老师对笔者说:“我是无神论者,但是看到法师没有讲稿,没有PPT,能够把道理说得如此清晰、深刻,我非常佩服,从从他所讲的内容里,我了解到佛教并不是自己之前以为的迷信,而是高度哲学化、经得起逻辑推理的。”从他对法师的描述中,我仿佛又看到千年前曲女城大会上,令大小乘学者同时心服口服的玄奘大师的身影。今天,法师将佛法的智慧深入浅出又无比到位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已经将这种智慧的文化融入了生命中,因此能够信手拈来,令未曾闻佛法者生欢喜心,令已经闻佛法者生大信心!
  在勤奋学习、准备出国赴任的优秀教师们身上,在为这场培训而辛苦付出的北语志愿者和义工身上,在为传承中华文化而默默承担的老师、教授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文明的希望之火。愿他们从各国文化交汇的北语出发,继承玄奘大师的信心与实践,给世界带去和谐与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