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佛教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03:04

    一、四念处;二、四正勤;三、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觉支;七、八正道;八、止 观;九、方 便;和六度四摄法门同样,三十七道品的修行也应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04:48

    一、布施;二、爱语;三、同事;四、利行;四摄法门,是菩萨应有的处世态度。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06:58

    一、慈无量;二、悲无量;三、喜无量;四、舍无量;四无量心,也是菩萨道的精神所在,能帮助我们培养慈悲济世的胸怀。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08:01

    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如果想要成佛,必须通过菩萨道的修习,那就是六度法门。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08:38

    修习十善业道,确能为我们带来人生的种种利益。不仅是现前的人生幸福,也包括未来的人生幸福。反之,十不善业则是造成人生种种痛苦的根源。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09:20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09:44

    一、命运源于自力而非他力;二、业力面前,人人平等;三、生命具有可塑性;四、因果不虚,善恶有报。佛法因果观的核心,是业报轮回理论,此为佛教所特有。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10:13

    从佛法观点来看,心“是虚妄诸法集起”,并非固定不变。以佛法智慧透视,凡夫的世界就是妄想的构成,迷惑的显现。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10:38

    1. 定业和不定业;2. 共业和别业;3. 引业和满业;总之,由众生心念的差别,导致行为的差别,进而导致世界的差别。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11:00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如何看待一部经典”的问题,那就是:把一部经典看做一次法会的记录。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11:49

    一、学习本经的意义;二、释经题;三、说译者;修学一切法门,皆应以此经核心内容“十善业道”为基础。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28:49

    现在,社会大众普遍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不管身体还是心理。不少人身体有病,更多的人则内心充满了负面情绪,每天生活在恐惧、焦虑、烦躁、仇恨之中。这些负面心理,比身体的恶疾还顽固,让幸福遥不可及!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32:41

    禅的智慧,就是要把我们的心带回当下,活在此时此刻;即便心念在玩穿越,也能保持了了明知,依然活在当下。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4 15:41:02

    修行是一种非常平实的生活,是一种健康如法的生活,是一种智慧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将学佛真正落实在生活中,就不可能出现有没有时间的问题,因为我们不会没有时间生活。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8:40:30

    真正伤害我们的,是我们的心,而不是客观环境。我们恨一个人,内心就会形成一道伤痕;恨两个人,就会留下两道伤痕;恨天下人,内心就会布满伤痕。所以,当我们对他人产生嗔心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自己。只有当这种破坏性的心态传达出去并付诸行动后,才会进而伤害到他人。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8:46:38

    无始以来,众生都是因为不认识自己,于是认贼为子,随着妄想分别,沉溺于六道之中。倘若我们认识自己的本地风光,就能息灭烦恼妄想,不被外境的迁流变化所牵引。从而开发出生命中的智慧潜能,在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进一步完善人格,如是方能得大自在。​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8:49:35

    众生身不由己地在三界里轮回,身不由己地漂流在生死苦海之中。不要说来生身不由己,大多数的人现在就身不由己。我们在这个世界,为了生存,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不愿意干的工作还得去干,不愿意接触的人还得去接触。你现在作不了主,未来一样作不了主。众生真的非常地可怜,因为我们连自己的主也作不了。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8:52:41

    一味追求物欲,使我们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赚钱。在“能挣会花”成为时尚的今天,我们轻易地丢弃了几千年来奉行的知足常乐的伦理道德,开始理直气壮地拜金。那么,我们又是在用什么换取这一切?除了我们的劳动、技术及谋生手段,我们更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而付出时间即意味着付出生命。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8:56:40

    通常,我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总是不能很好地了解,更无法驾驭。当烦恼袭来时,我们的整个身心立即就陷入其中。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烦恼就是我们的心病,在很多时候,它远比身病的危害更大,更难以痊愈。因为我们的烦恼习气是无始以来养成的,力量非常强大,只要遇到合适的缘,就会迅速占领我们的内心。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9:02:34

    真正的佛菩萨应该是一种什么神情?他是无限的安静。这种安静不是无声的安静,而是内在的安静。仿佛静静的大山,静到极致,却像通天彻地的声音,有着某种难以表述的震慑力。这就是三法印所说的涅槃寂静,它来自所有躁动平息后的内心,来自宇宙人生的最高真实。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9:05:06

    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投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起先,是父母的孩子;后来,又成为孩子的父母。与此同时,还担纲着形形色色的职业身分、社会身分。事实上,在这场无休止的连续剧中,我们有着演不完的角色。即使眼前这个角色命终,不过下场片刻,又会换上另一副面目登台。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9:07:32

    生命有很多不解之谜。古往今来,人们不停地追问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人类永恒的困惑,也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终极问题。因为我们最在乎、最关注的就是这个“我”。我们的整个生活,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建立。但我们是否想过:究竟什么代表着我?仅仅是这个身体吗?仅仅是眼前这个会说会动、会哭会笑的五蕴身吗?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9:09:34

    这种孤独感的根源,也在于我们找不到自己,不知道生命的本来面目。在我们的错觉中,我就是我,众生就是众生,世界就是世界。当这一切分离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永远是在四顾茫然中踽踽独行。不管家人对你多好,不管事业做得多大,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是独自一人,两手空空。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9:27:44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似乎觉得佛法离生活很遥远。其实,佛法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佛法,帮助我们建立正确认识,并提供究竟的解决途径。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世界的所有问题,无非是人的问题。既然是人的问题,就离不开人对问题的认识。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9:30:26

    现在风行炒股。炒股,必须选择一个好的股票才能盈利。在人生中,我们同样要有选择地培养心理力量。生命虽然生生不已,但在六道中,得到目前这种可以修学佛法的人身却很困难。而今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若能将这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限的利益中,最终成贤成圣,才不枉得人身。​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9:33:15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时发现,每个众生都有觉悟的潜质,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可以完成对生命的自我治疗。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这个发现如同一颗定心丸,让我们明白:不论现在有多少问题,有多少烦恼和痛苦,只要愿意改变,都有光明的前景。因为我们的本性是清净而非染污的,是圆满而非残缺的,是自由自在而非需要依赖的。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9:41:13

    作为佛教徒,应该怎样修行和生活?消极还是积极?乐观还是悲观?重生还是重死?自利还是利他?无情还是大爱?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9:44:53

    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是特定条件下的假象,还是代表生命本质的存在?什么阻碍了我们获得幸福?或者说,幸福的最大杀手是什么?如果幸福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追求幸福岂不成了水中捞月,注定是一场不可企及的幻想?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5 09:47:28

    抓住心这个根本,我们才不会被外在的世界所转,真正看清“我是谁”,并由认识心性,而能了知世界真相,解脱生死轮回,找到生命意义,最终成就佛菩萨那样悲智圆满的品质。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4:39:26

    佛教修行分为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又汇归为三士道,以人、天乘为下士道,声闻、缘觉乘为中士道,菩萨乘为上士道。人生佛教立足于人乘而直达菩萨乘,太虚大师总结为:“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查看全文>>


1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