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中边论》是弥勒菩萨传世的重要论典之一,也是唯识宗重要的依据论典。 查看全文>>
第九节·修证位次:三、通达位;四、修到位;五、究竟位 查看全文>>
第九节·修证位次:一、资粮位;二、加行位 查看全文>>
第八节·唯识性: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查看全文>>
第七节·唯识中道观:一、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三性的关系】二、三无性 查看全文>>
第六节·解答疑难:四、世事乖宗难;五、圣教相违难;六、唯识成空难;七、色相非心难;七、色相非心难;八、现量违宗难;九、梦觉相违难;十、外取他心难;十一、异境非违难 查看全文>>
第六节·解答疑难:一、心识生起难;二、生死相续难;三、唯识所因难 查看全文>>
第五节·正辩唯识:识的变现;无我唯识 查看全文>>
五、六识的所依;六、前五识的活动情况;七、意识的活动情况 查看全文>>
四、六识的相应心所:一、遍行心所;二、别境心所;三、善心所;四、根本烦恼;五、随烦恼;六、不定心所 查看全文>>
正论·第四节·第三能变——前六识之一:一、六识差别;二、六识的体相;三、六识的伦理属性; 查看全文>>
五、末那的相应心所:【四惑】【八大随烦恼】六、末那的伦理属性;七、末那在三界的活动情况;八、末那的伏断位次 查看全文>>
第三节·第二能变——末那识:一、举体出名门;二、末那的所依;三、末那的所缘;四、末那的行相 查看全文>>
九、相应心所与阿赖耶识的差别;十、赖耶的特征:【刹那生灭,相似相续】【唯识的时间观】十一、赖耶的伏断位次 查看全文>>
六、赖耶的相应心所:【心王与心所】【心所的种类】【五遍行】七、赖耶的情感 查看全文>>
四、赖耶的行相:【心与境】【心的结构】;五、赖耶的所缘:【四缘生诸法】【种子、根身、器界】【共变、不共变】 查看全文>>
一、赖耶的自相;二、赖耶的果相;三、赖耶的因相 查看全文>>
第三章·正论·第一节·标宗:我与法;我法是假名安立;我法差别义;识变义;总说三能变识;识如何变现 查看全文>>
一、作者 ;二、本论的撰作目的;三、本论的组织结构;四、本论的注释及流传 查看全文>>
六、菩萨行;七、瑜伽止观;八、转依;九、因明 查看全文>>
三、八识;四、唯识;五、种子,种性; 查看全文>>
一、菩提心;二、三性三无性; 查看全文>>
唯识学考察认识与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获得唯识的中道正见,然后落实于空性禅修,完成生命品质的转化。 查看全文>>
有部的自性,是指因缘聚合的有为现象中,具有自生、自成、永恒存在的自体。唯识家的自性,是指依他生起的一切现象,各有相对独立的体质及简别于他的功能。禅家的自性,是指我人本具的真如佛性。中观家所破的对象,主要是有部所说的自性。 查看全文>>
“识”之一词,包含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十一种色法、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六种无为法。八识是识的自体,五十一心所与识相应,十一种色法是识所变现,二十四不相应行法在心、心所、色法上分位假立,六种无为是识的实性。这一切都不离识,总立识名。唯是遮遣愚夫所执识外实有色等,所以唯识并不否定依因待缘生起的宇宙差别现象、色心诸法,但不 查看全文>>
太虚大师的唯识思想博大精深,体系严谨。从成立唯识义、依教起行、导归兜率净土,境、行、果总括无遗。从驳斥西方唯心主义学派,到弹斥国内欧阳师生,捍卫唯识大法,鞠躬尽瘁。大师晚年选编的《慈宗三要》,是唯识学人的修行指南,依此,可避免唯识学走上纯学术研究的道路。 查看全文>>
世亲关于唯识方面的著作很多,但代表其思想的,主要是《唯识三十论》和《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提出三能变的观点,从正面成立唯识;《唯识二十论》则针对外人的疑问,释难以成立唯识。这两部论一正一反,从不同角度建立诸法唯识,其思想体系尽在其中。 查看全文>>
奘公译《成唯识论》时,原想把十大论师对《三十论》的注释,一一译出。窥基认为十大论师的注释内容分歧很大,且分布在五印度,现在如果一一都译出,恐怕后人没有那么多时间云研习。而观点的不同,又会造成学者思想混乱,所以有必要综合十释,评判真谬,权衡得失。奘公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以护法的思想为中心,参酌调和九家之言,译成《成 查看全文>>
代表无著在瑜伽唯识学成就的,当推《摄大乘论》。在此之前,瑜伽唯识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界也未取得相应地位,小乘人曾斥之为非佛说,不承认六识以外还有阿赖耶识。在弥勒和无著的其他著作中,对这些问题都有论述。如《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从八方面论证实有阿赖耶识,《大乘庄严经论·缘起品》举出八种理由证明大乘是佛说。关于这 查看全文>>
在汉地,关于此论最著名的注释,是窥基的《辨中边论述记》。所谓“述记”,说明此书乃窥基亲承玄奘所述而记,并非个人著作,其内容多是奘公从印度听闻得来,不乏重要见解。另外,《述记》在解释颂文、释文之时,屡屡驳斥真谛所译《中边分别论》之说,以显唯识正宗思想。近代,则有太虚大师撰写的《辨中边论颂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可作为学 查看全文>>